真正希望的是,我们的教养能配得上所受过的那些文化。

文/九块钱姑娘
❤
昨天是这平平淡淡的大学生活中稍许特别的一天。
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让人挺心酸的动态:
“女生宿舍五号楼,保洁阿姨整理垃圾时,被袋子里的罐头盒划了很深一道口子,哗啦啦淌血,药粉盖了一层又一层,绷带绑了一圈又一圈,可血还是止不住地流。
一群女孩子慌慌张张跑回宿舍拿药水、拿绷带应急。阿姨一直含泪说着谢谢...谢谢,感觉真挺心疼的。
希望大家以后扔垃圾时,有尖锐物品要分开放,人心都是肉长的不是?不管大家是在食堂打饭回寝还是点外卖回宿舍,饭后如果剩下汤水,先把汤倒掉再丢到垃圾桶吧。我们的一次举手之劳,就能为清洁阿姨减少一份负担…… ”
动态文很长,足足有一千多字,我只是看了前几段,心里就开始堵了一大团棉花,难以呼吸。
仔细想想,保洁确实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暇关注的一个角落,每次去过道口倒垃圾时,都会看到垃圾袋流出的汤水蔓延开一地,可是几乎所有人都是急速扔掉手里的垃圾后慌忙逃离,保洁阿姨站在腐臭味浓重的垃圾堆里,将如山的废物分门别类,用桶子倒出剩饭剩菜以及汤水,菜汤就会浸湿她们的衣服......
把五层楼的垃圾分类装袋后,她们要扛很多包垃圾到寝室楼下,真的很辛苦。
而我亲眼目睹的是,上学期有天周末去自习室学习,看到清洁阿姨边清扫边哭,同在教室的几个女生问其原因,她说前天晚上明明给教室打扫的很干净,工作到很晚,可是今天早上领导检查看到教室仍然很多垃圾,说要扣工资。
当时心疼和气愤同时占据脑海,每个人生活得都不容易。尤其是那些被划分为社会底层的工作者,拿着不能再微薄的工资,做着日日夜夜繁重的工作,还要被人贬低与嘲讽,我无法理解这样失衡的社会现象。
如果每位同学在下课之后把视野内的垃圾随手带出教室扔到垃圾桶内,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
这样的人很多,每个学校都常见,他们总是最默默无闻的那一个。
可能因为她们的工作琐碎而缺少技术含量,可能因为那仅仅是她们的工作和分内之事,所以难以引起我们的关注。
很多人还是表现出不屑于与她们亲近,而实际上如果和她们去打交道,就一定会发现她们很善良也很淳朴。
大一下学期的一天,我去食堂吃晚饭,打了八块钱的饭菜,翻遍了钱包却只找到七块钱,于是只能尴尬地望着打饭的阿姨笑,“阿姨真不好意思,我今天出门没带够钱,我明天中午来吃饭的时候顺便给你行吗?”
她答应地十分爽快。
第二天中午下课,打饭的窗口人很多,等了半天才勉强挤进去,我把一块钱递给前天晚上帮我打饭的那位阿姨,边递边喊:“阿姨,给你钱,阿姨,给你钱……”
起初她愣了很久,完全不知道发生什么的表情。“昨天的一块钱呀!”我觉得我只能给她点提示。
说完之后马上她就笑了,笑得合不拢嘴,还和旁边的同事重复我的话:“昨天的一块钱,昨天的一块钱,哈哈。”直到笑够了才想起跟我说话:“你还真的来还,一块钱的事。”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自此,那块营业窗口的人都记得了我,每次只要我去那里打饭,哪怕人多,哪怕我站在人群的最外层,也能被他们看到,然后热心的叔叔阿姨们就会直接跳过我前方的那些人对我笑一笑,然后问我要吃什么。每当这个时候,总会有很多学生回过头来望我。
每天中午艰难的打饭过程,突然之间就像开了挂似得,畅通无阻。
只是不久之后我便将吃饭的地点转向了二楼,一是二楼的饭菜更便宜,一个月能省不少钱。二是可能有点不大适应这样通顺的打饭过程,不讲究先来后到总会拉来很多仇恨的眼睛。所以小半年都没再去过那里吃饭。
前段时间大一新生军训,为了避开抢饭的尴尬局面,我总是会赶在他们散训前去食堂打饭,真奇怪,突然之间又想去尝尝那个地方饭菜的味道,就那么自然、无意识地走到了那里。
我只专心盯着当天的菜,犹豫着吃什么,抬头正要说菜名的时候就看到窗口里的人望着我笑,“好久没见你啦,半年没来这里吃过饭了吧?”
说不惊讶是假的,半年时间过去,每天那么多人来来去去在那里吃饭,我以为自己就只是一个普通吃饭的学生,被他们过目就忘,我头发变了,穿衣类型变了,不变的是他们都还记得我,多难得。
那种感觉真的太温暖,在他们对我的热情中,让我情不自禁地感恩生活对我的馈赠,让我想要对别人更好,觉得自己只能做个善良而有礼数的人,对得起他们的记住。
❤❤❤
你看,生活爱开玩笑。有时候拼了命地去讨好一些自己不喜欢,而对方也可能永远不放你在眼里的人,也不会试着去营造这样一点点好就能换来的长久而温情的友好,人性有时是不是有点卑贱?我总觉得这挺悲哀的。
当然,原本自己也是一个特别在意别人目光的人,尽管那种程度算不上讨好,但我感受得到自己有时做事确实违心又劳累,因为那本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不愿说的话,真正想做的想说的又找不到它的出口,而我忍着丝丝怒火,迎着别人似热非热的面庞,又常常会想:与那些人的关系我到底该不该继续维持呢?
如今我算是明白了很多,我们做不到让每个人喜欢,甚至可以说我们做不到让大部分人喜欢,我们认识那么多人,这么些年,早就数不过来了,可是把与自己关系较好的人从中剥离出来,那么会有多少呢,答案是所剩无几。
看过很多人说教养、教养,满篇文章都显得很有哲理,可是说教养也未必自身就教养十足,文字背后的人到底是怎样一副面貌,我们都不知道。当然我自己并不是典范,反而我的不足还有太多太多。
只是觉得,看一个人有没有教养渠道很多,我倒认为比较可行的一种方式就是看一个人如何对待弱势群体,那些被划分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那些很多人不屑一顾的职业,如果他都能弯下腰拉低姿态去融入、接纳。而那些给予别人帮助还冷漠骄纵、自恃优越感的人,名曰绅士或淑女,但我不会看到教养。
而我今后,更想把我的善意与实诚给那些会对我的笑脸回以尊重的人。
黄昏时候,我出宿舍到楼道口倒垃圾,看到这样一幕:
食品包装袋不是满地散漫堆积,而是一个垃圾袋、一个垃圾袋的分开来。
打包回寝吃饭的餐盒规规矩矩的摆放在一起。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大部分里面都没有菜汤,地面也没有漫出油水。
矿泉水和饮料瓶都统一扔进一个大纸箱子里......
其实我们了然于心,这样的热情也许只是一时脑热与情感泛滥,无法长久维持。一天两天过去,楼道的状况又会恢复旧貌,可即使是这样,我还是不得不为她们细腻行为点赞,短暂的温暖,应该也至少可以支撑保洁阿姨度过接下来这个刺骨的寒冬。
至于这个冬天以后的事,我想一定还会有新的契机。
因为我们心中还有道德的觉悟,那么任何一个小小的石子都能使我们的善良湖泊泛起涟漪,做不到时时关注这个世界,也能在社会人情空缺的时候随时待命。
我们不是圣人,能做到这样其实就很好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