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复
康复医疗一直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外康复医疗发展经验的不断影响,国内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开放,康复医疗的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为康复医疗带来重要发展契机。
康复医学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中期,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涉及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进行全面康复。
我国人口众多,老龄人口、残疾人口、慢性病患者数量逐年递增,康复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与潜在的康复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供给端的相对惨淡。由于发展较晚,我国康复医疗机构和床位供不应求。根据中研智库《2017-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综合医院康复科及康复专科机构数约为4000家,占医院总数的14.50%;康复床位数12.93万张,占医院床位数的2.43%。综合来看,我国尚未形成系统、完备、充足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但是专业人才的缺乏也阻碍了康复医疗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康复治疗师的需求量至少为30~40万人,而目前从业人员只有2万名左右。
从地位和重要性来讲,现代医学是由预防医学-保健医学-治疗医学-康复医学“四位一体”组成的一种维护健康的自然科学。这个概念扭转了过去“医学”是单纯“治病的科学”之陈旧观点,也扩大了“健康”的内涵。因此,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对康复医学认知度的匮乏,使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患者不懂、医生不说、康复医疗机构严重不足、康复宣传力量薄弱、患者不懂……
总得来说康复包括康复医学,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我认为康复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它主要在于功能与能力的提高,与临床医学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患者主动积极地参与治疗过程并有家属直接介入。
而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包括: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与康复预防三方面。 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者的功能状况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测量的过程。通过收集病史与相关信息,通过观察.检查与测量,对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程度、预后等进行描述与,为制定康复治疗目标与方案和评估康复疗效提供依据。康复评定分为初期.中期以及末期,因此康复评定具有有助于判断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等,确定尚存在的功能与代偿能力等特点。康复治疗分为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物理疗法又分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按作业名称分为木工作业、文书类作业、黏土作业等,按作业的性质和活动对象分为功能性、心理性、精神疾患、儿童和老年人作业疗法。 康复治疗组由组领导康复医师、成员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矫治师、心理治疗师、义肢与矫形器师、文体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组成。其工作方式有学科内合作和学科间合作。 康复过程是康复工作从急性期和早期病房床边康复,到恢复期康复专科病房或康复门诊康复,一直到后遗症期社区及家庭康复。康复流程是患者在经历了急诊科、神经内外科和骨科等早期康复后的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和各种骨关节疾患以及各种慢性病等稳定期和恢复期,及时的进行康复介入。
总得来说康复医疗的责任主要是对患者的〝生活需要〞进行全面的康复,不仅需要进行功能训练,而且要在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最终使残疾者能够重返社会过生活。
20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