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3人  皖南医学院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做新时代的新青年

今年的春节,在外婆家度过。年夜饭结束后,一大家子围绕在饭桌前,看着年久的、斑驳的、泛黄的老照片一张张从眼前略过,这时,一位与上个世纪农村格格不入的女青年的照片映入眼帘,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外婆看了后,告诉我们,她是一位女知青,和外婆的关系很好,这让我对知青——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了兴趣。恰逢去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便凭着这份兴趣,买来,读之一快,从中感触良多。

七年岁月,七年磨砺

1953年6月15日出生的习近平在1968年的时候是一位与我们年纪相仿的15岁青年,在当时的上山下乡的号召下,他毅然决然地要提前一年离开北京,自愿去陕西延川插队,在当时的环境下,农村与城市是天壤之别,而习总书记却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而这一待就是七年,习近平总书记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留在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留在了祖国需要的地方,七年的磨砺,七年的成长,使得他更成熟,更有魄力。如今的我们,无法再感受当年那上山下乡的磨砺,但祖国依旧有需要我们青年人扎身努力的地方,西部的大开发,中部的崛起,基层的建设,这些都是我们青年发光发亮的地方。此时此刻,我们更应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让自己的青春在创新创造中绽放光芒。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陕北的环境即使在今天也并不是让人觉得向往的,习近平在刚到陕北的一段时间内,经历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在身体受到艰难的折磨的同时,诸多知青的内心也是在打退堂鼓,而习近平自己的父亲习仲勋同志受迫害、挨批斗,被下放到河南,母亲当时也过着受审查的生活,他的内心的焦虑,应当是无人能比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过程,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在许许多多的磨砺中,他依旧用真心待人。初心不忘,在艰苦的黄土高原上磨砺自己的青春。习近平的青春是一步一个脚印在黄土高原上走出来的。我们青年一代,在如今的、开放的大环境下,应在各种事物间取得平衡,牢记自己的初心,作为医学生的自己,更应树立高远的目标,以祖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作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砥砺前行,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奋发图强。

坚定信念 实事求是

“你看,近平是北京的娃娃,大城市里来的,但是干活跟咱农村人一样,一点都不惜力。又有文化,又爱学习,又能吃苦,了不起呀。”我想,一位城里的孩子听到乡亲们这样说,应当是无上荣耀了。习近平,作为知青下地干活时,能吃苦,能干活。在陕北大地上,作为村支书时,为百姓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坝地,他都亲力亲为,寒冷的冬天,他赤脚踩在冰冷的泥水中,为乡亲们打井,在又臭又脏的沼气池中,忙着修补。他实事求是的态度,赢得了乡亲们的爱戴,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的道理。作为学生干部的我,更应将职责看作为班级,为学校,为学生,为老师服务的义务,在一次次活动中,一次次工作中完善自我。学习习主席亲力亲为的做事风范。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是一生中的重要黄金时期,凭借着满腔的激情,扎根于基层,真正的为百姓干实事,这是习总书记的青春,而我们如今的青年一代,应当在十九大开辟的新时代下,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青年,为祖国的事业而奋斗,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黄浩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