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记事记人随笔人物专题交流群每日推荐

【老台胞故事集】(十八)鄭堅:我家四代都是旗幟鮮明的“祖國派”

2018-09-02  本文已影响13人  443dc3a6113b

年逾九旬的老臺胞鄭堅是全國台聯創會副會長,是《台聲》雜誌第一任總編輯。1988年離崗後,擔任過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創辦的《統一論壇》雜誌社副社長;福建泉州黎明職業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1991年正式離休。2005年,作為大陸幸存不多的抗日臺灣義勇隊的隊員,獲頒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章;2008年,受北京市台聯推薦參加兩岸直接通郵典禮,向臺灣投去了第一封信,該信連同臺北二妹鄭卿玲的信被國家博物館收藏並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館展出。說起這些,老人很激動,他說:“國家和人民給我的待遇很高,我很感激,但總感應盡的職責還沒有做好。”

郑坚2003年1月24日摄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郑成功像前(徐波摄影)

鄭老給我講起了鄭家的家族史,他說:“小家的事原本不值一提,可是看到有那麼多的臺灣青年,只認同是臺灣人,不認同是中國人,這與習總書記關於“兩岸一家親”的認知,相差豈止十萬八千里。所以,說說我們鄭家入台開發史,不但不是小事,而是當今大事。”

鄭老說,鄭家的祖先,當年是隨著開台聖王鄭成功“唐山過臺灣”,從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入臺灣開發的,與鄭成功是同鄉同宗。先祖在高雄的鳳山繁衍了七八代,再北上彰化縣和美鎮七張犁莊。彰化現在還保存著從曾祖父鄭賓、祖父鄭岸、父親鄭水河(又名鄭約)到他這四代的戶籍資料。“所以,我經常在不同的場合以十幾代‘正港’(正牌)臺灣人的家世,論證臺灣人都是中國人。我曾用臺灣的河洛方言,苦心勸戒島內的年輕人說:背祖叛宗逆天理,祖先地下知曉會‘受氣’(生氣),媽祖也無法‘保庇’,少年家要牢牢記!”

郑约(郑抱一)1939年抗战期间于福建泉州的全家福(徐波提供)

鄭老向我講述了他的家事。他的父親鄭水河,日據臺灣第九年(1904年)出生,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臺灣文化協會”的活動分子,因參加反對日本人的街頭講演等活動,遭員警追捕而逃回大陸,繼續堅持抗日鬥爭。曾帶著謝真(光復後第一任台東縣長)在廈門鼓浪嶼炸日本領事館。抗日戰爭前夕,潛回臺灣,將家眷(太太和三個子女)帶回大陸,參加抗戰八年,曾任臺灣義勇隊中校。還曾留下遺囑,冒著生命危險潛入日本人佔領的廈門,從事收集情報的工作。

鄭堅在父親的帶動下,於1945年春參加了臺灣義勇隊,成為少尉隊員,那時未滿18歲。臺灣義勇隊是中國全民抗戰時期臺灣同胞在大陸的抗日武裝隊伍,總隊長是李友邦將軍。李友邦曾參加過中國共產黨,臺灣義勇隊中也有中共地下黨的組織,是中共領導的抗日團體。

台湾光复后郑坚脱下军装到彰化女中任教(1946年7月摄于彰化女中校园内)徐波提供

1949年中秋之夜,在蔣介石帶著百萬人從大陸逃往臺灣之時,鄭水河隻身從臺灣棄家潛回大陸,想親自參加解放臺灣的工作。原以為一年內就能解放臺灣,沒想到被臺灣海峽一隔就是幾十年,再也回不去,從此家分兩半。鄭堅說:“父親是我們鄭家的第一代祖國派。受父親影響,我母親也是祖國派,而且是統左派,解放戰爭時期掩護過中共地下黨,1981年春(蔣經國解嚴前6年),就敢冒著風險回大陸來探親。”

談到自己這一輩,鄭老的話題更多了:“我大姐鄭晶瑩、我(鄭鴻池)和二弟鄭鴻溪是抗戰前夕隨父親回大陸的,我們是第二代祖國派。我們三個都在新中國成立前參加中共地下黨,而且都是解放戰爭時期愛國學生運動的領頭人。大姐1947年在上海暨南大學參加反內戰反饑餓學運,被捕並被開除學籍,生前是臺盟中央委員,臺盟廣東省副主委。二弟是1949年臺灣‘四六’學運時臺灣師院(今台師大)學生自治會主席,遭通緝逃回大陸,生前是中央統戰部一局局長。我本人于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前夕,曾以臺灣義勇隊隊員的身份,隨副總隊長張士德上校在臺北開展社會服務隊活動(當時日本投降,中國政府未正式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一個月左右。曾作為張上校的代表,到建國中學、臺北婦女會等部門去演講。到新店參加社會服務隊成立大會時,曾以從祖國回來的抗戰鄉親身份受到夾道歡迎……”

鄭老說,光復後臺灣義勇隊被解散。張士德上校介紹他到彰化女中當了一年教員,主要是從拼音字母開始教學生學習國語。“我當時才18歲,還兼了畢業班的班主任,班裡女學生的年齡跟我差不多。”

郑坚考上台湾省升学内地大学公费生,被保送入厦门大学(1946)

1946年,鄭堅考上臺灣省升學內地大學公費生,被保送入廈門大學。曾是廈大學運“四人領導小組”成員,被稱為“地下校長”。1947年加入中共地下黨。1949年初按照黨的指示進入閩南山裡開闢遊擊區,在解放大軍到達閩南之前,帶領遊擊隊解放了安溪、永春等六座縣城,有上千人槍。還曾受命當了幾個月的永(春)德(化)大(田)縣工委書記,“現在永春縣仍承認我是該縣解放後的第一任縣委書記。”說到此,鄭老顯得很自豪。

郑坚母亲飞越太平洋到大陆探亲。图为郑坚姐弟俩在福州机场迎接母亲

鄭堅的一生為光復祖國神聖領土臺灣、解放臺灣、統一祖國三次穿軍裝,又是“國軍”,又是“共軍”。第一次是參加抗日義勇隊,那是“國軍”;第二次是1949年初上山打遊擊,那是共軍遊擊隊;新中國成立後,鄭堅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軍區第六軍分區(漳州)政治部民運科長,培訓政工隊員。1950年初參加臺灣幹部訓練隊(為解放臺灣而成立),擔任隊長。後來朝鮮戰爭爆發,解放臺灣擱淺。台訓隊轉入華東軍大福建分校。又被派去參加了兩期土改,之後脫下軍裝,被分配到省農業廳、省人委農辦當了20多年的科長。

像大多數在大陸的臺灣人一樣,鄭堅也沒有逃脫歷次政治運動的“運動”,時而是紅秀才,時而又是黑秀才。鄭堅說,在以糧食為綱的年代,連毛主席都親自為水稻怎麼種“立憲”,省委省政府一年要發十多個指示、通知,大部分都由我代為起草,那時,我是紅秀才。而政治運動一來,我又成了黑秀才。1955年肅反運動被隔離審查了一年,老父親也被抓起來配合審查了10個月。後來以“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作結,又回來當紅秀才。我曾跟著管農業的省委書記、省長到北京開會,下鄉蹲點。也曾按照劉少奇指示去調查“單幹包產到戶”,結果,文革一開始就以鼓吹單幹之名被打倒、專政。

2003年2月26日郑坚(右六)在《台声》创刊20周年时与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合影,笔者站在郑坚左侧,时任《台声》杂志负责人

文革後期,鄭堅被下放當了兩年農民。1974年,又突然接到命令讓他再穿軍裝,這時的他已經47歲了。這次是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電臺擔任副總編輯,是總政治部主任李德生讓福建省委組織部選調兩名懂臺灣話的台籍幹部去做對台宣傳。鄭堅在這個工作崗位幹了8年,直到1981年調到北京,創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 

2008年12月15日在京老台胞郑坚在两岸直接通邮首日将首封家书投入邮筒(徐波摄影)

鄭堅說:“我們第二代共有六個兄弟姐妹,包括在臺灣的三個小弟妹,都嚮往祖國大陸,反對台獨。我們在大陸的第三代、第四代有六七個都在台聯、臺盟當幹部,做祖國統一的工作。總之,我們鄭家四代人,從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到現在,近百年來,都是旗幟鮮明的臺灣‘祖國派’!”

笔者与郑坚合影(徐波摄影)

祖國統一問題一天不解決,鄭堅這個有著70多年中共黨齡的戰士,好像永遠下不了崗,他還在寫文章,接受專訪,日日夜夜做著期盼祖國統一的中國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