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读书每天写1000字

浮生六记‖人似秋鴻事如梦

2016-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二十四升

                 

浮生六记‖人似秋鴻事如梦来自pin

                那是一个百无聊赖的黄昏

               无意间接触的《浮生六记》

       至今仍可以称得上是我最喜爱的小书

          初读之时,我站在现代的道德高地

           满怀恶意地批判着那个可怜的古人

                      我们都喜欢芸娘

  她甚至是林语堂先生的理想型,她的憨性          她的爱美,她的率性足以让她圈粉无数

              我想不通她为什么会爱上他

那个潦倒、不事生产却又自命清高的沈三白

说起沈复,当时对他的印象还仅停留在把蚊子想成群鹤,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的孩童

               我本以为他是个风流的文人

          像潇洒的张岱、像执着的归有光

          可是,了解之后却让人大失所望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朝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

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作品也仅有《浮生六记》

 小书仅三万余字,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

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的情投意合

                  伉俪情深,至死不复

                  始于欢乐,终于忧患

                《浮生六记》一共六卷

如果说《闺房记乐》是整本书的精华,那么芸就是核心中的核心,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我有时甚至会怀疑沈复何德何能去般配娶她的幸运,却忘记了这样美好的芸本就出自他的笔下

                  他把芸描绘的太完美了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泰姬陵

泰姬39岁难产而死,沙·贾汉用了22年的时间修建这座陵墓,以此抚慰对泰姬离去的伤痛,可是一个已经永远离开的人会需要这些吗?

            有多大的痛,就有多大的遗憾

           只因本可以享受爱的对方不在了

所以他把没有了出口的爱埋进土里,砌在了华丽的大理石里,封死在了一座建筑里

    有人说沙·贾汉若是全心全意地爱过泰姬                   就不会有举世闻名的泰姬陵

  那么芸对沈复而言,又该有多少的愧疚              和遗憾才得以丰满这一遭的若梦浮生

            他的光彩,是因为芸的存在

那么对芸而言又是什么让她那般一往而深……

             她说: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芸每日饭必用茶泡,喜欢吃卤味和腐乳

   沈复恶之,芸曰:腐取其价廉而可粥可饭

       幼时食惯,今至君家,已如蜣螂化蝉

                  尤喜食之者,不忘本也

芸父早逝,家徒壁立,芸擅长女工,便以此养活母亲和弟弟,在芸心里,自己应该是极卑微的吧,嫁到沈家,便是从食粪的蜣螂变成了饮露的蝉

                          芸就是这样

           风雅感性之后更多的是缄默沉静

她记得所有的困苦和煎熬,却从来不抱怨怀恨,始终那样感恩,那样谦卑

            对食物如此,对沈复亦是如此

                十三岁时,他告母曰

             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于是,她记下了两小无嫌猜,深夜偷偷地为饥饿的他留热粥,不惜被他人拿捏取笑

              她两齿微露,非倾城之貌

        可于他而言,那是一种缠绵之态

       试问多少人能把缺点当成特点欣赏?

沈复却做到了,他爱芸,无关样貌,更多的是才情

他喜欢的是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她

他喜欢的是新婚夜读《西厢记》那样恬静的的她

他喜欢: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的私心忒忒

            芸也的确是个心路活泼的妻子

          她敢于女扮男装陪丈夫去看庙会

    她能够雇了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酒

                她甚至主动为丈夫谋妾室

               不得不说,漫长的岁月里

彼此的陪伴于他们而言是最幸运不过的事了

              她说:今生不能,期以来世

   他遗憾她不是男子,不能陪他游遍山川

            她莞尔,认真许下了来世之约

可世间的变数那么多,当真是他生未卜此生休了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后来,沈家家道中落

            沈复也没有什么能力去养活妻小

              他们的孩子也在万般无奈之下

一个被送去当了学徒,一个给别人做了童养媳

       记得那孩子剜心的呓语:我母不归矣……

                   一语成谶,弟陨母亡

芸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终于病倒,而坎坷却仿佛没有终期

被公公冤枉,又因早前为夫张罗妾室而被诟病,芸最终被赶出家门了

                  万幸的是,他没有抛弃她

沈复自述:余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为之累。

殊不知一纸之隔的读者是多么地瞧不上他

                    耽于山水,贪图玩乐

                    颇有才气却不抵心气

嘴上不慕享乐,骨子里却是活泼爱热闹的内心,是红尘中人却将责任和担当尽抛脑后

            不过好在,他至少还有一片真心

相较陆游的懦弱和放弃,沈复毅然选择了芸,这点足以支撑着她去应付后来的艰难岁月,其实女人真正需要的真的很少很少……

           她说: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

      贫病交加,芸怀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拉着他的手,仅断续叠言:来世……

我猜来世的芸一定还是愿意和他在一起的,他流泪说着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应该是可以让她安心地离开了

              芸玉碎香埋,沈复悲痛悼念

甚至在回煞之期不顾生死想要与灵魂再见 , 我相信那个时候的他的确是万般真心的

               可是后来呢?后来有些讽刺

朋友见其孤苦,便荐一女给他,相貌很像芸,沈复娶之,语云:从此再入春梦,不知何时醒来

                      不过是个寻常男人

再后来,他游历四方,喝酒招妓,依然潦倒,依然活着

                       他说的快意人生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的人生早已湮进历史的风沙

                         哀也好,怒也罢

                今人的评判于他则毫无意义

                                  可于我

    还是万分地感谢能以这样的方式遇见芸

                        真的很喜欢芸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