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散文

《诗经在读·溱洧》~~17.三千年前的春游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23人  Y晓风残月
诗经在读·溱洧
(一)节日

三月三,一年一度的上巳节 ,春暖花开。

这一天,是青年男女约会恋爱的良辰吉日。

这一天,少男少女聚集在一起,手持芳香的兰草,来到水边进行祭祀以祛除不祥。

这一天,男男女女换上漂亮的衣服,来到河边聚会相欢,开始他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这一天,青年男女可以不拘礼节,可以大方说笑,遇到心仪的对象,便会互赠一支芍药作为定情信物。

诗经在读·溱洧

这就是《诗经·郑风·溱洧》带给人的记忆,这一天,就是三千年前的情人节。

虽然跨越了千年,这个日子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变换中,但是如今读来,这个古老的情人节依然为我们注入了一道暖流,它似一部微电影,镜头下呈现出古老而唯美的画面。

诗经在读·溱洧
(二)约会

时间:春秋时期,农历三月初三

地点:郑国的溱水,洧水两岸

道具:蕳草,芍药

演员:青年男女

对话:

一起去河边吧(女生:脉脉含情)

已经去过了(男生:欲擒故纵)

陪我再去看看吧(女生:激动撒娇)

好吧(男生:得意满足)

情节:那是三月份的上巳节,溱河和洧河也迎来了桃花汛。热闹的水边站满了充满朝气的男男女女,祭祀过后,他们在水岸边踏青游春,幽会恋爱。

全景:渭河水边,开阔欢乐的气息。

聚焦:青年男女,大声说笑,嬉戏打闹。

特写:定格为一朵美丽的芍药花。

(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期待)

诗经在读·溱洧

千年前的情愫,就是这般简单、直爽,有时候,“我爱你”就是可以这么纯粹。

(三)原文
《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四)知识积累

①溱(zhēn)、洧(wěi):是当时郑国的两大河流。溱水发源于现在的河南省。

②方:正。

③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④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

⑤秉:执,拿。

⑥蕑(jiān):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⑦既:已经。

⑧且(cú):同“徂”,去,往。

⑨且:再。

⑩洵(xún)訏(xū):实在宽广。洵,实在,诚然,确实。訏,大,广阔。

11.维:发语词。伊:发语词。

12.相谑:互相调笑。

13.勺药:即“芍药”。《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

14.浏:水深而清之状。

15.殷:众多。

16.盈:满。

17.将:即“相”。

(五)知识拓展

【释物】“蕑”和“芍药”

香草·蕑

蕑,一种著名的香草,即是大泽兰,学名佩兰,菊科泽兰属,气味芳香,辛能发散,香能去秽,古人们用来或沐浴,或泽头,或佩身,以拂除不祥。

花相·芍药

牡丹被称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俱花中贵裔,亦同属植物学分科中的毛茛科芍药属。在古代,多以芍药为情人相赠之花,相较牡丹,芍药的茎段更加柔软、叶片更加纤细、花朵更加妩媚含蓄,因此常被比作娇羞的情人。

【习俗】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上巳节起源于古老的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并用兰草沐浴熏香,去除邪恶不详之气。

魏晋以后,因为古代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将上巳节固定为农历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孔子·论语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即是上巳节的情景。

王羲之·曲水流觞 东晋时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曲水之滨,共襄了一次名垂青史的曲水流觞修禊盛会。会上各人做诗,好不畅快,王羲之酒酣意畅、神采飞扬,当即用蚕茧纸、鼠须笔为这三十七首诗合成的诗集作序,写就了一篇我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法经典之作——《兰亭集序》。 杜甫·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诗圣杜甫在《丽人行》中也记载了盛唐时期上巳节的盛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