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做个普通人好——读《我的前半生》
两岁登基,6岁退位,在伪满洲国做傀儡皇帝14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作为战犯先被拘押苏联,后转至抚顺,直至1959年特赦,又是14年,出狱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先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后调至政协工作生活8年,61岁去世。
这是溥仪的一生。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帝制下的最后一任皇帝,他的一生是可悲的,也是不幸的,他任人操控,丧失自由,连一个小小的改革内院都没有成功,更不要说像他的祖先一样,有一点文治武功的业绩。他向往国外的生活、自由的世界,可惜,他无知软弱,自私冷漠,虚荣之极,总想倚仗外部势力复辟,最后却被日本人利用,伦为日本侵华势力的走狗。
有一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溥仪还是一个幼童即被扶上皇位,他连皇上是什么都不知道,等他稍知皇上的好处又被赶下帝位。幼小的心灵已种下了主子的尊宠,再加上身边人的撺夺加持,他岂肯在退位后,甘心做一个普通人。尽管国民党当局愿意给他优厚的待遇,足以保他以后的生活尽享荣华,可东陵被盗,祖宗蒙羞,这样的奇耻大辱溥仪怎能咽下?他是绝对不会与国民党合作的。日本人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瞅准时机,拉拢溥仪身边人,向他示好,取得信任,终将溥仪弄到东北。而到东北后,日本人再也用不着伪装,他们彻底暴露了占领中国的狼子野心。溥仪只不过是日本人的一颗棋子,在得知自己被日本人控制,所谓的满洲国不过是日本人的傀儡政权后,他只求自保,得过且过,每天的日子就是打骂、吃睡、打卦、吃药、害怕。
我在想,如果溥仪像明末最后一任皇帝崇祯一样,有点血性,在东北自缢,或饮弹自尽了事,他就不会有伪满洲国这段卖国历史了。当然,溥仪假使死了,也不能改变日本人侵华的进程,但对于溥仪个人而言,他就不会由皇帝伦为战犯。我期望的是,一个没有雄才大略的人,还是做个普通人好。历史选择了溥仪,年幼的溥仪是无法自己选择,但成年后的他,假如不是想着重登帝位,而是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也许他的命运会改写。
这本书是溥仪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书中用大量笔墨写了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教育的内容,真真切切让人感受到,一个自小就让人侍候惯了什么也不会做的人,是怎么变得生活自理且有一技之长;一个始终胆小懦弱不能正视自己历史问题的人,是怎么变得事实求是,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自己罪行,并由衷地反省忏悔改正。在战犯管理所,他得到了此生从未获得的,他的心灵得到了涤荡,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赦后,他还获得了普通人生活的权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了人民的善良。由这一点来说,溥仪又是幸运的,生于皇家,止于末代,却过上了自由自在又自食其力的生活。
溥仪的一生,世界上绝无仅有,幸与不幸,他都赶上了,是命运安排,也是个性使然。在他之前的末代皇帝,几乎都没有善终。溥仪在世61年,同为末代皇帝,他算是长寿了,当然时代不同,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了。
记得影片《末代皇帝》最后有一个镜头,年老的溥仪花钱买了张门票进入故宫,他欲跨过栏杆拾级而上坐上皇帝宝座,被一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拦住了,溥仪说我从小就坐在这儿,不信你看,说着从皇帝宝座下掏出一个蛐蛐罐递给小男孩,小男孩呆住了,等反应过来,溥仪已经离开,他哪里知道,离开的人就是末代皇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