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奇人

2021-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Areusure

  无意间发现了这一本俄国作家格拉宁写得真人真事的传记小说《奇特的一生》,就是讲这位柳比歇夫的故事。这位昆虫学家最叫人吃惊的是他有超出常人一倍甚至几倍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他一生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他写了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印稿的论文和专著,内容涉及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进化论、哲学、无神论等等学科。他在20世纪30年代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他用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收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万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不仅如此。他学术兴趣之广泛,也令人吃惊。他研究古希腊罗马史、英国政治史,研究宗教,研究康德的哲学。他的研究达到了专业的程度。研究古希腊罗马史的专家找他讨论古希腊罗马史中的学术问题。外交部的官员也找他请教英国政治史的某些问题。他在一篇题为《多数和单数》的文章中,提出了关于其他星球上的生命的问题,发展理论的问题,天体生物学的问题,控制进化过程的规律的问题。柳比歇夫学术研究的领域这么广博,取得这么多的成果,并不表明他的物质生活条件十分优越。他一样要经历战争时代的苦难和政治运动的折磨。他一样要“花很多时间去跑商店,去排队买煤油和其他东西”。他也有应酬。在柳比歇夫的人生中,也没有忽略审美的层面。他和朋友讨论但丁的《神曲》,他写过关于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论文,他在晚上经常去听音乐会。柳比歇夫超越了平常人认为无法超越的极限,使自己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发挥到了惊人的地步。他享受生活的乐趣也比平常人多得多。

  在一切归功于柳比歇夫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叫“时间统计法”的自我管理方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所花费的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他从二十多岁开始这个统计法,一直到他逝世,一天都没有中断过。打开他的日记本,每打开一页,他干了些什么都清清楚楚。由于他记下的都是他实质性做过的事情,那一天他几乎是能够完全回忆,复盘的。在这种时间统计法的督促下,他要求自己不做无意义的碎片式的、杂乱无章式的事情,他的一天是非常清晰的

  柳比歇夫对日常的各种事情做了分类,比如,基本科研、分类昆虫学等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最终统计在各项活动上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柳比歇夫会每个月对自己的时间记录做小结:分析自己的时间支出组成。比如下面是柳比歇夫的统计结果:

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苏格拉底

  柳比歇夫通过每天的时间统计实现了时间记账,当你意识到你每天都要记账、要核算的时候,你就会避免这一天的时间混沌化,或者说避免让自己陷入无所事事的忙碌中。通过复盘吸取教训、提炼和提升自我

再看看柳比歇夫的其它几个准则:

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睡得很多,十小时左右;

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也许从今天开始就可以进行时间统计,在统计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复盘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