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篇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作者和俞平伯先生同游秦淮河时同题共作的一篇文章。相对而言,此篇更能漾动我的心灵,也许是因为此篇更直白,而俞篇较难懂,需要读者慢慢的研读。
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就像是直冲云霄的阶梯,引领读者感受文字的巅峰之美;同时,也是秦淮河中“七板子”舱前的顶下悬着的彩灯,带领我们领略秦淮河迷人的风采。你看:
“在我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
“那月而已经消瘦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 ,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的可爱,仿佛是一汪水似的,月而变更出落的精神了”。
作者在景色的描写上深入浅出,细腻温婉。开篇对船的描写更是详实而细微,“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滑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在他们拒绝“歌者”后对自我思想的剖析也是堪称经典,抛开当时的社会现状下作者的感悟和文字中所要表达的寓意,单从感受文章的美,竟是那样的动人心弦。“我拒绝了他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却使他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这是我觉得怅怅的”;但是“我自己总有不足之感”。为什么呢?因为远远的歌声仿若“隔着重衣瘙痒似的,越搔越搔不到痒处”,然后我变成“憧憬”,接着我“期盼”,但是因为“道德力”我还是“有所顾虑”,所以内心有二种思想在打架。作者对这段欲罢不能,内心矛盾,思想斗争的描写鬼斧神刀而又贴近现实。寓意深刻。
先生离开后,利涉桥下“电灯的关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
先生最后用“梦醒了”来结束文章,仿佛让沉浸在他的秦淮河梦幻之境中的读者们幡然醒悟,意犹未尽。
我忽然觉的先生应该是用文字绘画的大师,他能让读者跟随他文字的脚步领略秦淮河沿岸的旖旎风光;亲自体验小船的精致和惬意;欣赏秦淮河上空的明月和黄晕灯光交织的美景;聆听秦淮河上歌声、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如果你没有游过秦淮河,那么你一定要赏一赏先生的这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你再来时,就算是第二次游赏了。
先生的这篇文章值得学习,研读,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