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谈写作随笔散文

谈写作:韭菜的自我修养

2018-11-23  本文已影响27人  寻虎

关于一个阅读,日更,速成班等话题,我并不想说,对于一个写作新手,很多真话他不一定能听懂,听了不一定肯信,信了不一定肯做,说多无益。良药苦口总是敌不过甜言蜜语。对于新手,总是要踩坑的,否则老手就没饭吃了。

今天我想说的几点,目的是让韭菜早一点成长,少交一点学费,包括少浪费一点青春。

1.读书从不流泪的人是不适合写作的

假如你属于那种极度不敏感的人,读书不流泪,看电视剧也不流泪,那么可能缺少一点文艺细胞,没法和艺术结缘,那么写作这条可能是不适合的,写作是一项精神活动,它诉诸感性,比拼的是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辛辣如鲁迅亦然会“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没有一点悲天悯人的柔软心肠是不行的。

2.看待事物从来没有一点孩子气是不适合写作的

看到事物没有天真,少年老成,过于理性,这样的作者是不会有大成的,因为他看不到事物的真相,更不肯袒露自己的内心。没有天真气息的人,很多心结放不下,怕别人从文章里读出自己的秘密。写作熬的是自己,掏心掏肺说一番话给人听,谁愿意听套话废话呢?

3.从来不做梦的人也是不适合写作的

梦或者白日梦或者神思飘忽,写作者得多少具备这些东西,否则陷于日常,是不能超越的。既不能发现新的可能性,也不能受到灵感的召唤,写作如考据家,适合做研究,不适合写作这项创造性的工作。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也就是说形象化的语言,是艺术性的核心,也是美学价值的关键。

形象化,不但说有画面感,还意味着音乐感,甚至触觉味觉等综合性的感觉传达,更少不了梦幻感。

梦幻感,既有虚幻的一面,又有残缺的,意味深长的朦胧特性,也就是余味,这在诗歌来说比较好理解,但在散文小说中,往往不被注意,其实同样需要,而且非常必要。

4.从不玄思的人也不适合写作

大多数写手急于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抒发情感,传达寓意,作品过于瓷实,余味不足。阳光之下并无新鲜事,怎么写更加重要。怎么写?期盼一支生花妙笔吗?不现实。

作品既有现实的部分,也有形而上的层面。作品蕴含的思想既不是日常小道理,也不是哲学大道理,它是作者个人的玄思,对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直观,获取事物现象之上的东西谓之“形而上”,这是作品的光晕,和宗教的光环类似。如果仅仅对故事着迷,或者喜欢做一个说教者,一个抒情者,一个字幕组,一个抖包袱的小品演员,制作的一定是快餐。快餐一定要常换常新,因为快餐是没有美食的那种光晕的,快餐的特点是一瞬间击中,要读者掏钱,具备这个能力的人,是可以做快餐写作的,也是一个出路。假如没这个才能,就要好好想一想。

以上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针对性学习来改进的,不能胡乱摸索到处打听偏方,老老实实地改进。不走弯路就是速成,并没有“一步踏进共产主义”的速成。既然是韭菜,就做一棵真诚对待自己的韭菜,和别人一般高一个颜色的韭菜肯定是要被收割的。一茬又一茬,看着心痛。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