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摄影简友广场

接受人生偶有停顿的片刻——写在27岁开端

2021-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思苇

奔向三十岁的下半场的开局并不顺利,甚至说有一点停滞和倒退。这种停滞和倒退没有实体,指的是感觉上的,是自我向内向上思考的终止,又颇有点退回到几年前认知的状态。

这件事的开端应该从我工作的变动说起,简单来说是从一个“喝茶、看报”的部门换到一个需要终日忙碌、学习政策,几乎没有喘息之机的部门,并且在其中夹杂着一些无法言说的波谲云诡的内部斗争。

起初这件事耗费了我很多心神,但我想等一切尘埃落定,重新熟悉新的工作内容之后就会好起来,可这并未如我所愿。我开始每天被一种“无意义感”充斥,旋即丧失对很多事物的热情,体现在:不想与人说话、懒于去拆快递、看不进电视节目或一篇完整的文章;夜里开始失眠、头痛甚至心悸……并伴随着深深的自我否定和怀疑,我才发觉,我的情绪整个坏掉了,我好像“病了”。

但深究起来并不存在一种有形的可以被量化的实打实的痛苦,而是一种因失去获得感而产生的苍白无力的感觉。

最先发现我的情绪不太对的是单位里和我关系很要好的同事,下班之后我们一起去吃了海底捞,伴随着火锅袅袅的热气,一起畅聊了五个小时。从最初帮我消解负面情绪,到后来逐步深入去剖析我的内心。她给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从前我是生活化的工作,因为工作内容太过轻松所以上班时我依然保持着生活化的状态。但现在我是工作化的生活,工作内容不仅占据了我的时间,也消耗了我的情感。很显然,我并不适应这种状态。

她的话醍醐灌顶。虽然我并不认为工作会给当下的我带来有些“毁灭性”的打击,以至于“自我”长时间处于前所未有的“停滞”状态,但是时间被占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它让我无从选择。又因我本身就是容易情绪化的,在工作中投入了太多私人情感,导致我的身体和精神被双重内耗。这让我像泄气的皮球一般,在下班之后很难再找到当初热烈的饱涨感。

成年以后的私人情感是很宝贵的,哪怕它是负面的。对工作投入的热忱,以及茶余饭后的吐槽都在是慢慢地消耗它。有些遗憾的是,工作三年以后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

想起刚毕业的时候对职场一无所知,对成人世界充满雀跃和期待。当我挤进早高峰的地铁,被拥挤的人群裹挟着向前时,我觉得我为生活的奔忙是有价值的,我觉得神色疲惫是人成熟的标志。而当日子如此重复,内心也开始“神色疲惫”时,我二十几岁的如花的生命在这样的过程中过早的枯萎了。

在那以后我开始试着把工作和生活做切割,下意识地在内心里给自己输入一个程序,在八点半上班的那一刻启动,在五点钟打卡以后就熄灭,努力不让自己存在“工作已经结束,而情绪还没下班”的状态。这份工作注定不会给我带来归属感和成就感,“我必须”的事情已经太多,在“我想要”上面,已经不能苛责。

旅行当然也是很好的方式。在遥远的城市,工作和生活得以用客观的形态被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段,可以坦然地放下一种角色和情绪再拾起另一种不足为同事道的本真的自我。这颇有些仪式感。贾樟柯曾在访谈里说:“故乡是个飞机场,每次回来稍作休整,重新调整自己跟这个世界的距离、关系、角度,然后再次出发。”旅行也具有同样的价值和作用。新鲜和陌生感会给人一种想要去探索世界的活力;而当回到故乡时,她的熟悉感和亲情的温暖可以给人安全感,从而治愈很多晦暗的时刻。

在不能外出的时候,去收集一些风和云,雨和雪。自然总是有治愈人心的力量,是无穷大将无穷小整个包裹住。前些时候早上出门,天上飘着迷蒙的小雨,升起的雾气像粉扑一样扑簌簌的拍在脸上,有点异常的温暖。这是暴雪来临的前兆。果然过了几天哈尔滨已经尽是凄风苦雪,而我恰巧调休在家“躲过一劫”。夜里的天空变成微粉色,远处传来清雪车轰鸣的声音。我站在窗边看雪,没有开灯,手机里播放着尺八吹的《雪花》,床头燃着香薰蜡烛。在这样温暖香甜的氛围里,我的内心获得了近来少有的宁静。那一刻,仿佛时间和空间不再流淌,只剩下纷扬的雪花和我。这便是千金难买的好时节罢?

在这样的情怀下,我被自然奇妙的治愈了。

我的情绪开始缓慢的好起来,闲暇时便整理思绪:工作压力和职场PUA是真实存在的,我承认它带给我的打击,但它不足以摧毁我内心努力建造起来的价值观念,甚至让我萌生出“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劲?是不是不值得被爱?”这样当时觉得晦暗,如今看起来颇有些搞笑的想法。

虽然在我二十岁出头的年纪,那些因失恋而伤心难过的时刻,曾一度走进这样的误区,但当我走入婚姻,物质和情感都变得牢靠以后,这样的想法再度萌生,还是第一次。只有一个说法可以解释的通——我内心的情感失去了一些支撑,从前源源不断涌出的能量的原生动力正在慢慢变得微弱起来。

诚然这和先生频繁的出差是分不开的。在他换工作以前,我依然是那个被家庭娇宠的小女孩,而如今我被社会推搡着向前。在明明需要陪伴却得不到又让自己被迫接受“我很独立”的事实时,渐渐累加了我的孤独感,它一直被埋藏在我的心底,只是在此刻奔涌爆发了。

在我努力让自己成长起来的时刻,曾刻意去寻求肉身的孤独,觉得能够一个人完成本该两个人做的事是成熟的标志。而其实在那些我误认为“独自”即是“独立”的时刻,切割了本属于夫妻的“我们”的概念。

彼此需要,彼此陪伴是很重要的事,互相交付的时间会增加情感的粘度。可以一个人去看电影不代表不需要两个人看;可以给自己买鲜花,不代表不需要收到他送的花;可以一个人去医院,不代表他在外面的陪伴带不来温暖和力量。

我很害怕在爱的漩涡里会迷失自我。可追求自我的过程不应该是封闭的。当然自我依然是自我最根本的力量来源,但是向内向上的思考不该只在自己的身体里打转,它依然需要向外界进行情感投射。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情感回应。如果没有这些,“我”依然可以是我,但如果有,“我”会是一个有热力的我。

“自我的世界”应该是一种流动的状态,不该被刻意分隔。想要独处时,两个人也是独立的宇宙;想要彼此靠近时,空间上的距离也无法阻隔两颗互相依偎的心。

想来在过往的两三年里,因害怕陷入“王太太”的角色而失去作为“王女士”的力量,我有一些刻意和极端的去追求自我。总是这样容易从一个误区走入另一个误区,因此每年的总结是有必要的,它帮助我进行自我修正。

这篇文章删减修改了近一周的时间,曾经一度想要更换选题,说起来有点害怕面对今年这个有些一事无成又有些倒退的自己。但无论怎样,都是人生该有的经历,一样也逃不过的。

想起林清玄曾说:“既然无可逃避,冷时就承担你的冷,热时就享受你的热吧!”

所以还是写了,即便过程有点艰难。接受人生偶有停顿的片刻,要来的让他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