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窃团伙成立“公司” 还真当自己是“惊天魔盗团”

2016-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07c212a5eb8e

南岸警方打掉6个扒窃团伙,抓获嫌疑人18名

近期,在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指导下,南岸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重拳出击,结合我市“渝安1号”专项打击行动,一举打掉6个以安徽、云南、浙江等地人员为成员的扒窃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涉案金额5万余元,有力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

一起小案牵出重大线索

今年3月初,南岸警方接辖区群众傅女士报警,称当天15时许从黄桷垭乘坐公交车到南坪,下车回家后却发现放在小挎包外侧口袋内的3000多元现金不见了。

接警后,南岸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展开侦查工作。通过现场走访及查看监控视频,民警发现2名女子有重大作案嫌疑。视频中,两人配合默契,一人放风、一人作案,得手后相互掩护从现场迅速逃离。通过对2名嫌疑人的深入调查,民警发现,两名女子均为外省籍,其交往圈子内还有许多外省人,而且很多都有扒窃前科。随着侦查的步步深入,6个扒窃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抽丝剥茧弄清来龙去脉

由于6个团伙人员众多,犯罪证据收集时间长,难度大,为完全搞清团伙内部分工及人员构成,一场近半年的持久战由此拉开序幕。随着时间的推移,侦查工作进一步推进,民警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逐渐搞清了6个扒窃团伙的人员结构及作案手法。

原来,该扒窃团伙以无业人员李响(化名)、施萍(化名)、于峰(化名)、王程(化名)、赵林(化名)、刘敏(化名)等6人为首,分别组成了6个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扒窃团体,实行“公司化”管理。前期,“老大”通过微信、QQ等网络方式招募成员。

在该“公司内”,有负责租房的“后勤人员”、有负责管理扒窃所得的“会计人员”、有负责分配扒窃线路的“指挥调度人员”、有负责“一线实战”的“业务人员”、还有负责望风打掩护的“支援人员”,且个个都有专门的代号。团伙成员在相互联络时,均使用代号,不用真名。6个团伙虽然在管理上相对独立,但是也经常进行“业务交流”,一个团伙由于一些成员生病、老家有事等原因,还会从其他团伙“借调”一些扒窃人员,以便开展“业务”。

在作案时,扒窃团伙往往2人为一组配合进行,选择的对象以带包的女性和老人为主,1人动手,另1人员利用身体、随身的挎包等物品,挡住受害人视线,掩护同伴作案。作案后,2人交替掩护逃离现场。据统计,6个团伙在重庆市内疯狂作案达数十起。

时机成熟将其一网打尽

经过近半年准备时间,民警辗转浙江、安徽、云南等多省收集扒窃团伙犯罪证据,将6个团伙的罪证和行踪全部牢牢掌握,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悄悄散布开来。8月底,办案民警在重庆、浙江等多地同时收网,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上网追逃5人,6个扒窃犯罪团伙全部覆灭。

截止今年8月,南岸区扒窃发案同比下降12%,破案200余件,同比上升37%,打掉扒窃团伙近1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0余人,为群众挽回各类经济损失近10万元。

警方提醒:三招防扒

目前已进入秋季,市民外出时穿的衣服增多,扒手容易伺机作案。民警在此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掌握以下几个防扒小窍门。

1、提高警惕识扒手。在公交车上或公交站台,看到有人不是盯着进出站车辆、车上座位,而是盯着乘客衣物、挎包等随身物品,故意挤来挤去的,这时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很有可能扒手就在身边。

2、养好习惯防扒手。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市民进出室内,脱掉外衣时,要注意将放置在外衣里面的财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将挎包随身存放;乘坐公交车时,一定事先准备好零钞,手机钱包要妥善存放,中途不要频繁取出,切忌“财物外露”。

3、不留机会给扒手。在购物、逛商场时,市民极易分心,一定在选看商品的同时,注意身边顾客和随身财物,在试衣时,切勿将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留在试衣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记者 谭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