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从人类图看孩子教育

2021-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林芸人类图

上周开家长会,不少父母提出在家里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指出很多孩子身上的问题,例如:“说话不听,没法沟通”“做作业拖拉”“在学校考没考试不告诉家长,即使问了也不说”……这不由让我看到家长的焦虑,也看到在怎么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父母的无助。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的观点是“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这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父母不理解孩子。我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优秀,但是由于对孩子的不了解导致对孩子行为的不理解,再加上自己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和孩子之间无法沟通交流,亲子关系矛盾越来越突出。

第二,父母不理解自己。基于父母自己本身对自己的不了解,也不知道自己哪些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受外界环境和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影响而产生的惯性模式,更不知道这些模式是不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第三,父母不知道和孩子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人和人之间会产生能量场的影响,因此父母和孩子相处时,他们之间的能量场是相互影响的,怎么在这种相互影响中与孩子相处,用最适合的方式教育孩子也是父母需要考虑的。

对于这几个问题,人类图是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父母逐一去找到解决的办法。

人类图是一张人生使用说明书,它把西方占星学、中国易经、犹太卡巴拉生命树、印度脉轮四大系统博大精深的知识浓缩在一张图上,并通过类型、人生策略、内在权威、人生角色、天赋才华、闸门、人生使命等等的不同划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们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设计,各自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非我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基于这样的了解,孩子教育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举例来说:一个投射者小孩,如果每天放学踢一个多小时的足球,晚上回家会觉得疲倦,难以集中精力做作业,这是一个正常现象;而对于生产者小孩来说,同样的运动量,晚上做作业却依然精力充沛,甚至更有专注力,效率更高,这也是一个正常现象。

问题出在哪里?投射者小孩荐骨未被定义,由于没有荐骨稳定持续的能量支撑,在长时间激烈运动后,容易感觉到疲倦,需要休息才能恢复体能;而生产者小孩由于荐骨被定义,在踢球(当然前提是小孩自己喜欢踢球)时,荐骨能给他提供持续的能量,同时,如果白天有多余的能量堆积,通过运动得以释放,晚上做作业时反而觉得轻松,也更有专注力,效率更高。所以,投射者一般不建议长期持续进行激烈的运动,而生产者则建议每天以运动的方式释放能量。

这只是人类图里一个很小的知识点,如果你是投射者小孩的父母,你现在知道了投射者的这个特点,还会一边坚持让他每天进行激烈的体育锻炼,一边又要求他晚上不要偷懒,认真做作业吗?

再来看相互关系的影响,就拿现在常见的辅导、陪伴小孩做作业来说,如果一个情绪中心未定义的小孩,遇见焦虑、易怒的妈妈守在旁边做作业,其结果是妈妈的焦虑、愤怒容易被孩子的情绪中心吸收、放大,感受到更多的负面情绪,引起孩子莫名的烦躁,想发脾气,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反而难以集中精力做作业,而这种做作业的状态又引起妈妈更多的不满、焦虑和愤怒,然后孩子更烦躁,火气更大,恶性循环由此而来,“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故事开始不断演绎。这个场景你熟悉吗?如果你和孩子的设计正好是我说的这样,了解了这点后,焦虑、易怒的你还要守着孩子做作业吗?

当然,今天的举例只是单单就一个点而谈,实际情况要通过父母和孩子的人类图来进行综合分析。人类图除了能帮你看到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告诉你该怎么和孩子相处。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你了解了自己也理解了孩子,知道自己的正确模式也接纳了孩子的行为模式,也知道了和孩子相互间的影响,难道还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更好的相处吗?

愿每个人都能拿到自己的人生使用说明书,能正确的活出自己,也能理解他人。愿天下没有不被理解的人!

作者简介:

林芸,香港人类设计学会签约应用分析师。25年企业工作经验,2014年开始向内探索,走向身心灵成长的道路。2017年有缘接触人类设计图,并跟随老师深入学习,后于2020年参加香港人类设计学会分析师班学习,成为认证应用分析师。在向内探索的心路旅程中,因人类图重新认识自己,并亲身验证找到此生修行的课题,找到未来的方向,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内心充满喜悦、感恩之情。因受益愿意分享自己所学及经历,协助与陪伴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理解自己、爱上自己,活出喜悦丰盛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