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无戒学堂简友广场

家常臊子面

2021-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红泥小火炉_4fe0

晒晒老婆的厨艺  哄高兴了好继续努力。

老婆的家常臊子面,家常却不平常,它集长安臊子面与岐山臊子面之长,弃两家面之“短”,做出了适合我们家人口味和需要的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的特点概括为 九个字:面:薄、筋、光,汤:煎、稀、汪,味道:酸、辣、香,吃口柔韧滑爽。

老婆没擀过面,应该是不会,我倒是十几岁就会擀面,但成年后也从未擀过面,我们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到超市买现成的鲜面,有时也用挂面。

薄面,一些人是吃不惯的,老婆开始买两种面,中细,这是长安臊子面最常用的面,还有一种中粗,就是细棍棍面,一次煮两样,经过几次尝试,我们觉得还是中粗面多煮一会儿,比较合适。

汤的煎、稀、汪,老婆一样没保留。陕西人吃饭喝水都讲究煎,喝要喝煎水,喝煎茶酽茶,到单位食堂吃饭,稍晚一会儿,就会放弃爱吃但有点不煎火的米饭菜,去买现做现卖的饺子面条之类煎火饭。现代医学证明,吃煎火饭,喝煎火水,并不好,容易患食道癌等疾病。

汪,就是有油大,其实也不科学,容易血脂高,血管堵,人们之所以喜欢汪,油,可能是旧社会及短缺经济时代,物资紧缺,人们普遍缺油水形成的饮食习惯。

稀,即汤宽面少,是长安臊子面和岐山臊子面的共同特点,也是我所喜欢的,但老婆老老怕汤做多了剩了浪费,所以经常汤少面多,不过也不错。其实,我小时候,燃面才是大家的最爱,燃面,实际是粘面,即不带汤的面,吃着结实,耐饥,但一般家庭是不常做的,因为用面多,而白面是稀罕物,一般留给老人小孩吃的,哪有那么多让你做燃面?

酸、辣,是很多人,特别西府人的最爱,但对我这个吃惯长安臊子面的人来说,岐山臊子的酸辣有点过了。

说吃惯了长安臊子面,是有点吹牛,有点炫富了。我小时候平时是很少吃臊子面的。

我们过年过节过事,过忙罢古会,待客时才吃臊子面。

过年讲究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二,是女儿领着女婿,子女,带着礼物来给父母拜年的日子,这一天吃面,可见面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肉臊子是腊月就烧好了的,我们叫爛臊子。爛,是“烂”的繁体字,我觉得,说烂是方言,其实也是很雅很文言的用法,即文言文里的使冬用法,使其烂,也就说烧肉臊子要使其烂熟,不生且不柴。

客人来了当天,再把家里有的,或红白萝卜,或土豆茄子,切成丁,烂成臊子,附以青菜、菠菜、韭菜、香菜等绿菜,我们称之为绿稍子菜,我理解的就是用于提色提味的菜,当然绿菜本身营养价值也挺高。至于选用什么菜,要根据时令季节,甚至家里经济条件而定,奥,还有豆腐,一般是要用的,这虽然和肉一样,是自己地里不能产的,但一般家里过年过节过事还是要买一些的,多了几板,少了几斤,为了使豆腐更瓷实,一般会隔水蒸一蒸的。在我妈和我们一起住以前,过年过节时,我老婆都会把豆腐烂好后,和肉臊子,瓜子花生糖果一起给母亲提前送回去。

至于说黄花木耳,现在一般人都用,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才用的,过去是没有的,不放也行,放了就相当于羊肉泡馍里的优质品,不放黄花木耳的臊子面,我小姨说那是“耍娃子臊子面”,大概取耍娃子,不成熟,没长大之意,也许说是小孩做的面,总之还是说这种臊子面不高档,不优质吧。

说到做面,我又想起了奶奶教我的勤嫂嫂和懒嫂嫂的民谣了。

                  勤嫂嫂与懒嫂嫂

                          勤嫂嫂

                  勤嫂嫂,勤打扫,

                  前打扫,后打扫,

                  前厅后院都打扫。

                  洒扫完毕紧做面,

                  擀成纸,切成线,

                  下到锅里莲花转,

                  舀到碗里赛牡丹,

                  老汉吃了把钱赚,

                  走了州,下了县,

                  赚了银钱回家转。

 

                        懒嫂嫂

                  懒嫂嫂,不打扫,

                  前不扫,后不扫,

                  前厅后院都不扫。

                  肚子饿了慢做面,

                  擀成毡,切成鞭,

                  下到锅里勺背掀,

                  舀到碗里一团团,

                  老汉吃了不动弹,

                  不过河,不下川,

                  不赚银钱泪涟涟。

这懒嫂嫂做的面不就是我们今天吃的裤带面或biangbiang面吗?合着陕西人爱吃裤带面是懒嫂嫂发明的,这辣红油汪,面宽耐嚼的,吃着多得劲。

勤嫂嫂做的赛牡丹的面,很容易联想到龙须面和阳春面,这清汤寡水、软不拉几的,有啥吃头?

勤嫂嫂做的牡丹面,也会让人联想江南的贵妇软妹,吴侬软语的,总让人想起阳春白雪这个词。

懒嫂嫂的勺背面,总会让人联想到苦力悍夫,粗喉咙大嗓的,总让人想起下里巴人这个词。

那又怎样?面还是要好吃才行。

扯的有点远了,老婆是用朋友送的现成的礼盒装岐山臊子,配以各种菜品辅料,用军区服务社买的鲜面条,做了这种汤不宽,面不少,酸辣适中,不油不腻的家常臊子面。

味道虽然不错,老婆还需努力,关键还要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