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碗浓鸡汤之《百字铭》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百字铭》,分别由道家真人吕洞宾、唐朝皇帝太宗和医学家孙思邈。
最出名的《百字铭》为吕洞宾所作。吕洞宾,名岩,字洞宾,是唐代著名道士,修行得道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
吕洞宾《百字铭》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吕洞宾百字铭吕洞宾短短百字,已经道出修道之完整过程。道理也是简单明了,但是无论从理的领悟还是实践上,现代人要达到难度非常大。“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这是一连串的过程,就好像化学反应一样。吕真人的修法起点比较高,一来就讲应物不迷,单这个应物不迷,一般人就很难做到,算是从性上起修吧。悟性好的童鞋,可以熟记,说不定哪天就开悟了,哈哈。
唐太宗《百字铭》
欲寡精神爽, 思多血气衰。
少饮不乱性, 忍气免伤财。
贵自勤中得, 富从俭里来。
温柔终益己, 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 刁唆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 乖里放些呆。
养性须修善, 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 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 闲非口不开。
世人依此语, 灾退福星来。
唐太宗这个《百字铭》,更多说的是个人修养,有教化世俗之意,文字非常朴实,道理实在。
唐太宗百字铭孙思邈《百字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晨兴漱玉津。妖神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寿夭休论本,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注: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中国和世界的医学家,药学家。道士。幼聪颖好学。周静帝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研究炼气,养形,长寿之术。后隐于终南山。唐太宗即位,召至京师,授予爵位,固辞不受。永在民间为百姓治病。唐永淳元年卒。寿102岁。
孙思邈作为古代大医,在这里说了很多传统的修身方法:“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云鼓,晨兴漱玉津。妖神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常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一个说保持身心愉悦,饮食均衡。有一句,大家可能难以理解,“亥寝鸣云鼓,晨兴漱玉津。”上联说的是每晚九时许就寝前要练习鸣天鼓。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通过按耳和叩击后脑部,对耳产生刺激,起调补肾元、强本固肾的作用。常做鸣天鼓有防治头晕、耳鸣、增强记忆、保护听力的作用;但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者慎做此项活动;下联说的是凌晨五时左右起床,即结合叩齿鼓漱咽津,咽津要注意浊吐清咽,即“浊唾则吐,清津则咽。
关于上述三篇《百字铭》的翻译,大家自行查阅百度,多多理解,相信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