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散文

谈谈京剧流派

2019-05-19  本文已影响2人  煜熺品红楼

近日张火丁排演霸王别姬,又引出了戏迷关于流派问题的争执。都知道张火丁是程派,但是要改编一出梅派戏,这种行为,在梨园行很受诟病。

早先有梅派的史依弘跨流派演出程派《锁麟囊》,不同的是,史依弘是本本分分的唱了一回程派戏。而后来的张火丁则是选择将,梅派戏修改为程派戏。

至于很多戏迷说这些人是不务正业,说“好好的本流派戏不演,偏偏要去演别的派别的戏。”而且这种争论一直很强烈。好像京剧演员跨流派演出就是欺师灭祖一样。

其实顺着时间撸一撸,曾经的京剧派别划分远没有今天这么严重。就拿最出名的梅兰芳来说,一说到梅派,好像演戏风格就必须是雍容华贵,大方得体。只要演员突破了一点,演戏风格没有那么华贵,就会被别人质疑。

霸王别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梅兰芳当年也没少演花旦戏,梅兰芳演的李凤姐照样也很活泼,完全没有雍容华贵的样子。而且梅派还有还有黛玉葬花,这种红楼戏根本没法华贵。一说到程派我们会想到那些悲剧戏,而梅派也是有悲剧戏的,不说最出名的《霸王别姬》,还有非常冷门的戏,《生死恨》《宇宙锋》。这些戏全都是悲剧,要是都走雍容的路子,那就没办法演了。其实说到底,演戏演的其实就是人物,最主要的也是人物。梅葆玖先生也说过“一切的程式化都是为人物服务的”。其实我也一直觉得奇怪,到底是谁给梅派安上了一个“雍容华贵”的帽子,梅派的少女戏可也有一堆呢。

四大名旦

梅兰芳不仅可以演中年妇女,也可以演小女孩。梅派的闺门旦照样也出名,梅兰芳还有武戏《抗金兵》等。

其实在那个时代,演员通常是什么都会一些,因为要吃开口饭,所以去哪就要会唱哪的戏。以前的角都是天南海北的四处跑,如果说但只会演一种戏,估计都卖不出去票,这个地方的观众爱听京剧,那个地方的观众爱听梆子,南方的观众还有爱听昆曲的。所以那个时候不大讲究派别,演员学的多,会的也多。现在天天论派别,演员反倒会的越来越少。

余叔岩

四大名旦后来是顺天时报评选出的,而且还是投票选举,几乎在同时,随着四大名旦出现了四大派。然后在原有的派别上又出现了新的派别。这些派别大多是老派的再传弟子。在学习京剧时因为某个腔调不大适合自己,便把那个腔调稍作修改,改成适合自己的唱腔。或者觉得某个情节设置的不太好,在原有的情节上又作了新的修改。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后辈在修改戏时从没想着自己要在创一个派别。他们在修改戏曲时大多是在想办法把这个戏变得更加适合自己。然后再经过他们的徒弟给自己的表演方式定了一个派别。比如说杨派,余派,马派。最早都始于谭派。若是这些大师活着,估计会一直坚持自己唱的是谭派。

从某一点来看,派别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报团取暖的方式。那个年代很动荡,艺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时长会受人欺负,所以有时候会用派别来聚集受众和演员,来进行自保。或者有些演员会特意投到这些大佬的名下,来寻求庇护。

在这个新的时代,派别不派别的真的不是那么重要,还是那句话“演人物,什么派别都要演人物”。学派别学活了还好,若是一味的死学,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至于跨派别演出,主要还是看演员塑造的人物如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