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小紫日记

“维特”该去死么?

2021-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_紫露

很多人不喜欢侯俊吉给《少年维特的烦恼》写的译者序,因为他直接剧透了所有的故事:维特因为无法承受对绿蒂爱而不得的痛苦而举枪自尽了。

昨天晚上,我和朋友就着痛苦和自杀的问题争执了两个小时,但没有任何结论。这样的讨论往往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双方图穷匕见之后仍旧各执一词,然后我把它归结为价值观的分歧。

那我们的分歧在哪了?如果回到几个月前,我想我会同意她的看法:有的人选择生不如死地活着,是对她最大的惩罚。可我并不承认生不如死这回事,更准确地说,如果一个人在生与死之间自主地选择了生,那就决不会是生不如死。

也许是因为互联网把太多人的生死送到了我们眼前,也许是因为我们太经常把死亡挂在嘴边,我们往往轻估了死亡的重量。死亡是一切的终点,是万籁俱寂、一切价值消弭的地方。而活着,则是无限的未知和可能性,那里是希望的乐园。在希望里,痛苦可能变成幸福,罪行可能得到宽恕,悲观可能得到救赎……未来,是绝望可以被打败的地方。

善恶、对错、成败……一切的界限都可能被时间模糊掉,除了生与死。

让我们回到维特的故事。“维特”该去死么?当然不该,他若死了,《浮士德》要从哪里诞生呢?那“维特”可能不去死么?也不可能了,因为他已经选择了死。第一个维特是歌德,而第二个,则是他那个可怜的自杀了的朋友。

绿蒂是维特爱而不可得的执念,但她并不重要,因为打败了死亡的不是她,而是维特因她而产生的痛苦。维特不是为爱而死,而是向痛苦做了屈服。

我不能去否认维特的痛苦,就像无法去否认他对绿蒂炙热的爱恋一样。当他伏在她脚边痛哭的那一刻,那痛苦也许足以和死亡的重量一较高低。但如果天平持恒,那一定是个幻想,因为未来和希望,是不可量的。

在世界变成可知论的确定性结果之前,生与死的天平,永远不可能持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