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回归职场,自信最关键!

2020-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金融HR智库

当孩子抚育与工作时间出现冲突,不少女性选择离职,成为全职妈妈。而等到孩子3-6岁,全职妈妈则出现了回归职场的高峰。知乎上关于“女性”、“生育”、“职场”,问得最多的问题都是“全职妈妈能回归职场么?”“全职妈妈怎么准备回归职场?”。

作为曾经两年的全职妈妈,我对这个话题深有感触。最近看到的一本《远见》,其中提到了回归职场的很多看法,我认为对在职与离职的人都很适用,特别是“回归生”的理念,能帮助全职妈妈更好地回归职场。因此,我摘录了该书精华内容,也分享自己的准备历程,供大家参考。

适应角色:职业与父母角色的平衡

《远见》一书关于如何做好职场父母的智慧精华,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1.不要让职业生涯和为人父母成为非此即彼的选项。

不要因为觉得肯定会危害职业生涯而害怕生孩子。那些两头兼顾的成功人士已经指出了越来越多的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办法。即使为人父母意味着你要暂时退出全职工作的行列,也还有回归的机会。

2.找到一个热爱家庭的雇主。这样的老板可不少。

不同的行业和雇主在灵活度和宜人度方面千差万别。你可以问问内部人士,实际情况究竟如何,也可以查询一下“在职父母最佳去处”榜单。

3.如果没有后方的恰当支持,你就无法生存。

专家们都说,如果在大后方没有有效的支援体系,你是成不了大事的。支援体系的选择是个见仁见智的决定,支持可以来自配偶、伙伴、家庭成员、托儿所、保姆或各种选择的组合。米莱娜·贝里表示,即便尝试在家里远程办公,你也需要别人的支持,才能度过一些关键时刻,例如早晨和放学的时间。一位管理着20000人规模的公司的在职妈妈称:“你的保姆可能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员工了,向他付多少钱、说多少次感谢都不为过。如果后院起火,你的工作就一定会受到影响。”

4.设立现实的期望和严格的界限。

别在开始就为自己预设失败和不幸。将自己逼成一匹在任何时间、任何期限内都能完成任何工作的“驮马”或许并不是一种现实的定位。永不拒绝可能最终会招致灾难,你需要掌握“有条件地接受”的技能。你要清楚地表现出你有能力、有热情,也愿意为团队的成功而付出。虽然凡事好商量,但你也要有底线。

5.管理你的时间和精力。

珍妮特·凯斯汀说,边工作边当父母是磨炼时间管理技能的终极方法。“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接受或寻求帮助是一种弱者的表现。但后来我发现求助和托付是一门生存技能。做事不能盲目。在早上9点半带着一颗清醒的头脑上班可能比在9点压力重重、昏昏沉沉地出现更好。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结果。”在谈到生产力时,米莱娜·贝里提出了“三宝”的概念:“你需要做对三件事情:睡眠、饮食和锻炼,这样才能管理好压力,过好生活。这是三件别人无法帮你完成的事情,你必须为自己做好这些事,因为它们是支撑你前进的动力。”米莱娜的工作离不开这三宝,她宁可牺牲工作的时间,也要保证工作的质量。

回归的正确方法:“四个重新”

《远见》作者建议,迅速回归正轨的通用方法,是四个“重新”:

重新组织 你的经验,让它与未来而不是过去密切关联。

重新包装 老旧过时或有所欠缺的技能。在新的职业环境中,你不可能伪装自己的职场动力。

重新连接 职业生态系统。也许你需要与联系人、专家团、关键同事和支持者建立新的关系来推动自己前进。

重新建立 自信。与那些支持你、理解你的人交谈,反思你的长板和在过去这些年里完成的特殊贡献。勇敢去闯。

我的经历分享,看是否能帮到你?

当家庭暂时优先于职场时,我不得不辞去那份心仪的工作,成为一位全职妈妈。然而,我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明白自己内心对工作的渴求。因此,我暗暗地设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在离职三年内回归职场,继续成为受欢迎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之后我为之准备如下:

1、大量阅读: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我经常阅读经典,有一本《人间词话》,伴随我走过了那一段努力又苦涩的历程。我也经常向朋友请教有哪些经典的书籍推荐,比如《穷查理宝典》、《金字塔原理》等,都是让人瞬间开悟的类型。

作为全职妈妈,期间怀上二胎,为了更新育儿理念,我对各类教育书籍都感兴趣,孕期内读了很多养育和教育类经典书籍。

当然,作为我的主要工作内容,人力资源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那期间读过很多所谓的行业管理者书籍,然而质量参差不齐,只好不断默默寻找。

2、考取证书:

曾经为准备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考试每天花两小时看书,我把教材的内容都翻的熟透了,闭着眼睛也能想起来某个知识点在什么位置。最后,我的考试综合成绩是某福田培训班最高分。我感谢老师的教导,更感恩同班的情谊,至今这个班级圈子,都是鼓舞我前进的力量与源泉。

当然,还趁着这个时间考完驾照、基金从业资格证,甚至还帮助宝宝参加深圳市图书馆亲子竞赛并获奖。所有这些,都在帮助我保持学习的动力、竞争的意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3、线上合作:

当时人力考试成绩出来,人力考试培训机构就伸出橄榄枝,希望我可以为大家传授考试经验。我总结了经验,并准备了课件和音频。虽然授课经验不算很突出,但锻炼了我的课件制作和讲授的技巧。后来二宝出生后,我无法再兼顾这件事情,但我仍感激老师们给我机会和指导。

4、参加课程:

自2018年加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课程学习,我开始从心理学角度去看待人力资源工作或工具背后的缘由。刷新了一个角度,让我对人力资源的工作有了更深的兴趣。

5、后方支持:

宝宝奶奶在大宝一岁多时过来帮忙。她喜爱孩子,乐于帮助,我很感激她的付出。因此我逐渐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或学习。再有,宝宝爸爸从头到尾一直很支持我的学习、无私的贡献自己的时间,才让我有保留自主思考的空间。幼儿园和托班的老师们都很照顾大宝,于是她能够顺利地过渡到学校生活,并学会独立做自己的事,照顾他人想法,以及交到很多好朋友。

6、热爱家庭的老板:

公司的老板一直宽厚待人,希望能像家人一样对待员工。在那里,我有着很多美好回忆。因此,当我接到询问是否愿意回来,并且经历三次面谈,深思熟虑后决定接受了Offer。于是在去年,当全职妈妈两年后,我又重新回归,成为职场人。

最后,保持自信!

所有以上的准备工作,都基于我的信念:平衡家庭、回归职场。我想说,回归的准备,最难的不是怎么做,而是怎么保持自信心。因为女性往往过度缺乏自信。

在被问到考试考得怎么样时,女性预测的分数往往要比实际情况低。在英国的一项研究中,一位商学院教授让学生们说说在毕业5年后应该能赚到多少钱,女生的预测要比男生的低了20%。

离开职场几年并不能让自信心的基准有所提高,而更有可能把自信心破坏于无形。

而我最想呼吁的是,各位妈妈们,相信自己,相信未来,自然就可以创造一片不一样的天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