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早上起来,看日历,发现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中国传统的“腊八节”。恍惚间,不禁想起了小时候过腊八的情景。
小时候出生在甘肃,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上了。要说这头一样儿吧,就是过"腊八”。
腊月初八,又叫“腊日”。民间俗称“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说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著名的诗人杜甫也有诗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腊日》)也是这个意思呢。
那时常听老人说,喝过了腊八粥人就变糊涂了!小时候不理解,现在才知道,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渐渐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一心准备过年,其它的事情也就疏于考虑了,于是就开始糊涂了。
腊八前一天,我们用盆舀水放院子里,等到了腊八节就有脱盆冰,一点点敲成碎块,装口袋吃。只因为老人说,这天的冰很是神奇呢,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夜晚,母亲和姐姐开始做腊八粥。母亲做的腊八粥很好吃,里面不仅有要有五谷,还要放蔬菜什么的。
母亲将羊肉、胡萝卜、青萝卜、豆腐干等切细丁,姐姐负责把青椒、韭菜、蒜薹等一点点剁碎,一同炒制成羊肉臊子,浇在各种米和豆子熬成的豆粥上,做成羊肉腊八粥。
腊八粥熬好后,母亲打来清水,父亲洗过手后,要先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二天一早,母亲再分给邻居们一些。寒冬的清晨,厨房里传来阵阵甜香,母亲吆喝一声,“喝腊八粥啦!”我们一个个拿起碗排队,等待母亲盛腊八粥。
那是个艰苦的岁月,因为确吃少穿,通常是我们碗里的多,父母碗里的少,最后家人们围坐在火炉旁津津有味地开吃。
此时,村子里家家户户也都会吃上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浓浓的年味儿,也顺着这碗粥在村子里蔓延开来。
除了熬粥喝粥,腊八这一天人还有一件大事儿得做,那就是腌制“腊八蒜”。腊八蒜做法简单,把剥了皮的大蒜瓣儿放到密封罐子里,倒醋泡上即可。
记得父亲曾说,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字,古时候各商家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借,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蒜”即起源于此。
一放寒假,我天天和一帮发小儿出去疯玩疯闹,但是每天回到家里都不忘去看看蒜是不是又绿了一些。我们盼着它赶紧都绿了,其实更是盼着春节的来到!
过完腊八,年味也就越来越重了。家家户户都好像被动员起来了一样,一格格忙着写春联、剪窗花,上街买年画、对联,彩灯、鞭pao、香烛等,陆陆续续为欢度春节作准备喽。
如今生活慢慢好了,腊八粥花样也多了,但已经没了小时候的味道。父亲和母亲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们忙碌的身影和香甜的腊八粥仍然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这首熟悉的歌谣也会萦绕在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