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禅宗的顿悟《三联生活周刊》2023.5.1
禅宗主张顿悟,说起来简单,实则甚为神秘。棒喝是接引的手段,公案是参究的把鼻。说穿了即是要人一下子打断理性的逻辑的思维,停止常识的想法,募然一惊之中灵光闪动,于是进入一种不思善不思恶无生无死不生不死的心理状态。在这状态之中得见自心自性,是之谓明心见性,是之谓言下顿悟。
——梁实秋,《影响我的几本书》
———《三联生活周刊》2023.5.1
前段时间,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易中天先生《禅的故事》,没读完,聆听了几节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没听完,参禅悟道,必须智商高,悟性好,自觉实在是智慧不够,禅宗佛学的门似乎都摸不着,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一直不敢动笔,更不敢妄言。
今日意外拿出去年的一期库存《三联》,发现没有读过,翻到《声音》专栏读到这一段话,内心有些触动。心想,今天翻到这一页,也是缘分,不妨跟着梁先生学,记上点笔记也好。佛眼里众生平等,作为一名对佛和禅心怀敬意的寂寂无名者,无论说点什么,即使不够透彻到位,佛应该也是不嫌弃的。
梁先生对“顿悟”的释义,“说起来简单,实则甚为神秘“,太合我心。禅宗认为,只要顿悟,人人皆可成佛。可是,顿悟,说起来简单,哪有那么容易。禅是什么?禅的意义在于没有意义。禅不可说,不能说,不必说。按照禅的观点,觉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获得更高智慧更是如此。
就像现如今年轻人相亲找对象,如果提出实打实的条件,身高一米八,年薪多少万,几环内有房,车子要BBA……即使要求再高,也必定能找出符合条件的人与之相匹配,可是有的姑娘啥要求都不提,就是一句:我只看感觉。这就为难了。感觉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太神秘了。顿悟也是,没有条框,没有标准,太神秘了。
当然,悟禅,也是有途径的。“棒喝是接引的手段,公案是参究的把鼻。”
“棒喝,佛教禅宗派在接待来学的人时,常常对他虚击一棒或大喝一声,看他如何反应,以此考验他的悟性。后用来比喻促人醒悟。
“公案”,原先指的是古代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禅宗借用它来专门指前辈祖师的言行典范,从中领会禅的意旨。在禅宗中,公案是一个短小的故事、对话或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用以触发禅修者的思考和体悟。公案通常由禅宗老师提出,并向学生传授。
《禅的故事》就是由很多个小小故事,即“公案”组成,每个人的觉悟能力不同,领略到的内容自然有所不同。虽然资质不高,但还是慢慢悟吧。相信易中天老师说的,禅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对抗孤独,缓解焦虑,变得聪明。
这两本书,必须继续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