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生活负责的张爱玲|756|413

今天是我参加1000天视频演讲+写作挑战的第756天。
从几年前开始学习,心理学、时间管理、演讲……很多人都觉得我很上进,很正能量,觉得我读了很多书,而事实上,我自己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文学底蕴,知道国内外作家的名字,但实际上几乎没看过什么名著。
我对书这东西有点兴趣,源于樊登老师。樊登老师讲书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感觉已经从书里学到很多了,够了,但是又很想把纸质书买回来看看。能够感觉到樊登老师对每本书都了解颇多,尤其是写人物传记的。
最近,樊登老师讲了张爱玲,这位传奇女作家,我之前觉得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写感情,但是她对感情太卑微了,对胡兰成爱,“低到尘埃里,开出花儿来。”不是我喜欢的,我希望的爱情的模样。带着这种偏见,我从没有看张爱玲的小说。
而在听完樊登老师讲完《张爱玲传》,听完她的人生故事、经历,我有一种特别想看看张爱玲作品的冲动,想看看她通过小说讲自己身边朋友,自己经历的那个时代的故事。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世家,但是过着可以说悲惨的童年。张爱玲的爷爷是张佩纶,张佩纶的岳父是李鸿章,也就是爷爷娶了李鸿章的女儿,住的房子算上海的老洋房了。家里也是有汽车,警卫、保姆、司机的。
可是张爱玲爸爸是一个“吃喝嫖赌毒”都沾,且脾气暴躁的人,在4岁的时候,妈妈离开她去了国外,8岁的时候才回来,回来和她爸离婚,10岁的时候又出国了。
17岁的时候和继母发生矛盾打起来,被父亲关在家里半年之久,关着的时候又一直生病,偷偷避开家里警卫换岗的时间,虚弱的扶着墙逃出家,投奔自己的姑姑和妈妈身边。所以张爱玲没有感受过一个完整家庭的和谐、幸福。
由于从小过着有保姆照顾的生活,张爱玲几乎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会做饭,忘记鞋子,忘记写作业,她的天才在于在写作上,在学习上,不管是在香港读书,还是考国外的学校,都名列前茅,拿的奖学金超过普通人一年的收入。
之后自己的生活收入,靠着写小说发表在杂志上的稿费,翻译外国作品,写剧本,都能让她有不错的物质条件,甚至两个爱人,胡兰成、赖雅的开支,几乎都由她承担。
张爱玲的感情在外人看来都不是很圆满,但她有这样的选择也离不开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正如《张爱玲传》作者说的,她避世而不弃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生活负责,认真做该做的事,拒绝不愿意不喜欢的事。
也正因如此,我们后人才能看到那么多她留来了的著作,文学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