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长 | 女性故事|70后家庭主妇
源自微信公众号:couple偶葩
人物:秋秋(化名)
学历:90年代末毕业于本科院校
职业经历:国企、500强外企、家庭主妇、心理咨询师
全职家庭主妇时间:近10年
初见秋秋,看到她从人群中走来,就被她身上一股淡淡的忧愁所吸引。我开玩笑地问她:是不是咨询师身上都带着这样的忧愁,秋秋笑了笑说,这大概是这个行业的自然吸引法则吧。
秋秋现在是一名咨询师兼家庭主妇,有咨询的时候接接咨询,没事的时候就做做家务,看看书、写写文章,带带孩子。而这几样,都是她的最爱,缺一不可。
聊起秋秋的全职家庭主妇生活,秋秋陷入了回忆,那是2006年,秋秋有了身孕,那时候恰逢丈夫跳槽到北京,而她所就职的外企压力非常大,于是她就借此机会,给了自己一个辞职的理由,和丈夫来到了北京。其实那时候秋秋的脑子里一点都没有全职家庭主妇的概念,只是随着孩子的出生,让她开始自然而然成了全职家庭主妇了。说到这,秋秋笑着说,现在有好多女孩,一谈起婚后生活,就目的明确地说要当个全职家庭主妇,现在的年轻人真不一样,敢想敢要自己的生活;而相比之下,她这个70后的生活状态,就总是有那么点随大流,自然就被生活安排成为了一个全职家庭主妇。
我问秋秋,她作为家庭主妇最喜欢在家做什么?秋秋说她最喜欢的事就是打扫卫生,每次挥汗如雨地打扫完家里的卫生,看着空无一人的家里是如此地整洁干净,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清净和舒适感,而那个时候她总会给自己倒上一杯喝的,然后坐在太阳地里看着书。聊到这,秋秋笑着说,然而在以前,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实现起来也是那么地遥不可及,因为家里大,她最后总是因为自己的体力不支而导致腰酸背疼,最终只能累得倒下,哪还有什么有闲情去享受,而且情绪上还变得怨气冲天,也影响到了家人。后来,她开始明白了,明白了自己体力所能承受的劳动量,于是开始很有规律地开始分类分时打扫,这样,自己总能心满意足地坐在那里享受着家里的洁净和美食。
聊起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心理学时,秋秋开始娓娓道来,身上的忧伤早已随着深入的交谈而消失得无影无踪。秋秋说,孩子刚出生的头三年的时间里,她混迹各种论坛或妈妈群,北京的人文环境确实很好,妈妈群中的牛人无数,她从各种论坛中收获不少。从孩子的吃喝拉撒信息了解,最后到了孩子的教育,于是心理学自然而然就进入秋秋的内心。当孩子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秋秋就考了个三级心理咨询师证,可是那时候的她对心理学还是知之甚少,只是有些基础理论知识而已。秋秋说,当时没想太多,就是觉得学了心理学,可以更加知道如何养育孩子,这也是身为家庭主妇的职责。说到职责,秋秋有所触动地说,恰恰是这个职责,在那三年,慢慢地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秋秋说,家庭主妇的“工作”,并不像普通工作那样有种目标达成的成就感,它就像是打扫卫生一样,今天打扫完了,明天地板还是脏,还得重新打扫。难怪日本发明了一种家庭主妇认证的体系,真是太绝了。可是秋秋生活在中国,中国女人不工作在家做所有的家事是理所应当的,秋秋没有感受到被社会认可的价值感,而先前曾经那么确定地留存在心里的价值感和优越感也被生活消磨得无影无踪。家庭主妇的生活让她已经完全被生活所淹没,成为了一个生活里除了孩子,就是丈夫的女人。一个女人,没有自己空间的生活是很可怕的,在家庭关系中,丈夫和孩子的喜怒哀乐就变成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自己的喜怒哀乐,早已经被封存到一个角落,变得那么地无足轻重,当自己的角落堆满了的时候,才有勇气爆发一次。秋秋说,有一次,她因为看到一个朋友那么肆意挥霍地为自己买衣服而委屈地痛苦流涕,因为在那不久前她连给自己安排个买衣服的时间都觉得那么不理所应当,这就是她当时的家庭主妇状态,这个没有职责界限、也没有标准和要求的家庭主妇角色,让她觉得似乎在家庭中做多少都是不够的,也让她逐渐失去了自我的价值感。
秋秋说,人都是很聪明的,在生活中,当一个人自我价值感一点一点地没有了,到了警戒线的时候,人就会自动反弹。可是有时候反弹得却毫无章法,因为不知道方向在哪。很幸运,秋秋说那时候那接触到了萨提亚家庭治疗,于是借着自己对事业追求的幌子去开始学习萨提亚的课程。为什么说是幌子呢,秋秋笑着说,当时还是觉得心有内疚,没挣钱养家,反而去花钱学习。2010年开始,一年一期的课程,秋秋足足学习了五年,而这五年来,有艰辛,有痛苦,有幸福,也有希望。 秋秋的“自己“开始慢慢地回归了,而这个回归似乎和以前有工作的自己还不一样。以前有工作的自己,是带着一种盲目的自信,有着一种社会认可的价值感;而现在的自己开始带着一种了知自己的知性,有着一种存在的意义感。秋秋说自己又能看到丈夫偶尔冒出的欣赏眼神。
为什么说是偶尔呢,秋秋说是因为自己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那个不断地找回的“自己”,就像是一个还在襁褓里的婴儿,非常地脆弱,特别害怕别人的评判;另一方面,随着对心理学的学习,她渐渐把以前完美理想化的丈夫慢慢放到现实中时,于是就对丈夫有了一堆的不满意。说到这,秋秋呵呵一笑,初学心理学的人,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问题,也总是希望别人改变,这是个过程。所以当时自己总是和丈夫怄气。然而一场大病,彻底让秋秋改变了。这就像生活的另一次恩赐般的提醒,秋秋发现她在生病前的生活目标是如何修为一段完美的亲密关系,于是不断在生活中挑刺对方,希望丈夫能够改变;而生病后的自己,她开始真正看到自己的脆弱,和生命的脆弱相比,其他的一切目标似乎都是那么地微不足道。秋秋开始悟到了,生命中,什么对她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为了要去成为什么,而是就是安享当下的生命,关系和爱,接受当下真正为人的不完美。于是有了改变的秋秋,和丈夫的关系越来越深入,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现在问秋秋,再重回当年,你还会选择这样这条路吗?秋秋笑着说,当然会,这就是最适合我的路。谈到最后,秋秋说,自己在生活中不是一个那么主动去追寻的人,所以总是慢慢来,而生活也总是会适时地出现机会或者提醒,让她去做她该做的事。对于事业,虽然不是突飞猛进,秋秋觉得每年都有进步就行,本来心理学从业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候到了,自然就来了。当然,能让她就这么慢下来的,秋秋最感恩的就是丈夫的支持。
重新谈回到家庭主妇的角色,秋秋说,家庭主妇的角色就是一个历练自己的熔炉,在中国,当一个家庭主妇,没有社会认可的价值,大多数女人容易跌入自尊的谷底,然而,在这样的谷底,慢慢品味自己,了解自己,真正地区思考,发现真正的自己后,就能真正爬起来,重新回归自己。而这个回归,也许还是家庭主妇、也许是重回职场,看似一样,却又不同。就像绝望主妇里最后的结局一样,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这似乎就是有了孩子之后的女人要走的成长之路:接纳自己身为女人的家庭角色,接纳自己身为女人的社会角色。
最后,秋秋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对她来说曾经很有帮助的书籍,她说,现在的培训好贵,也多如牛毛,自己的过来经验是,如果只是心理学爱好者的妈妈们,可以找一个特别适合自己的心理自我探索工具(比如生活中她是运用萨提亚的冰山自我探索工具),再加上一些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就可以了。如果光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工作坊,而没有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很容易走偏。
秋秋推荐:
萨提亚系列书籍
欧文亚隆系列治愈小说《诊疗椅上的谎言》
《爱情刽子手》《直视骄阳》《尼采的哭泣》
阿德勒系列《自卑与超越》《阿德勒人格哲学》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
米杉《梦的真相》
女性觉醒系列 波伏瓦的《第二性》
李安妮《成为完整而性感的女人》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
南希.麦克威廉斯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系列
作者
邱劍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一位对自我修为无限好奇的成长者
一位对把心理学运用到生活的探索者
咨询预约:mandyqq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