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原创)

2021-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贺承德

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必须被发表,要发表就必须首先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因为雷锋是青年的名字,是中国热血助人的代名词。《雷锋之歌》既是雷锋的赞歌,又是中国青年的颂歌。

《雷锋之歌》必须被发表,要发表就必须在春天发表。因为春天为季节剪彩,它打开了时光的大门,把新气象请进了中国。

贺敬之的名字,必须在《中国青年报》上找到鲜明的坐标。因为1963年,他是当时的中国的青年才俊。那一年的3月5日,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中国青年报》上闪闪发光。贺敬之紧跟其后,时间是4月11日。有的人也许会说,这不是晚了一个多月吗?贺敬之迟到了?答案是:非也。要知道,当时的《中国青年报》并非是日报,而是每周的二、四、六出版。一个月才出版十二期。更何况一个月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不过是上午的一碗浅浅的茶而已。但是作为一首抒情长诗,《雷锋之歌》的思想却高大至极。它是思想的一面旗,更是时代的一把钻。

雷锋同志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他做了一火车的好事,却不留姓名。其实呢?在真理的天平上,他的名字早就刻在了人民群众欣赏的字典里。贺敬之同志也是党的好战士。他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坚定不移地向雷锋同志学习。常言道:“心动不如行动。”同样的道理,梦动不如笔动。贺敬之的神来之笔呀,开始梦幻般地舞动起来了,歌唱起来了。我认为,那个时期,每一个学雷锋的人,都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有的人也许看上去很普通,简直就是一个小人物。其实他也有一颗热爱人民、回报社会、感恩祖国的心。

我们都要学习雷锋,争做雷锋。不论你的年龄大小,也不论你的地位高低,只要你真心向雷锋同志学习,你就是党的好儿女,你就是毛主席的好学生。

与其说《雷锋之歌》是一首抒情长诗,不如说他是贺敬之的一部思想巨制。《中国青年报》的“向日葵”副刊,用了两个版面来发表,连“编者按”也差一点儿都没有立足之地。雷锋的头像是一定要挂上去的。只有这样,作者的阵地才能称得上“图文并茂”。“编者按”、“雷锋像”和抒情诗三位一体,堪称是《中国青年报》的巅峰之作。有人也许会问:“贺敬之的文笔有头有脑,也有名有姓,可是他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灵感呀?”答案似乎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贺敬之被雷锋附体了。他其实也是雷锋。谁说雷锋已死,享年22岁?雷锋还活着,不止是活在人们的心里,活在人们的梦中,更是活在世界的手上。也许你就是雷锋,他就是雷锋。其实我们都是雷锋。雷锋精神永远鲜活,散发着迷人的光和热。

在贺敬之的影响下,1963年4月11日的《中国青年报》,一下子成了雷锋的专场。《向雷锋同志学习什么》的讨论会,在报下举行。《怎样写自己的历史》、《永远保持鲜红的颜色》和《像雷锋那样作毛主席的好学生》等6篇文章在报上刊登。《中国青年报》一下子占领了思想的天空,成了报界的“雄鹰”。

仅仅是以诉诸报端的形式刊发《雷锋之歌》,这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青年出版社也是快马加鞭,在5月份出版了《雷锋之歌》的单行本。因此,我敢说,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即使时至今日,贺敬之的名字也是妇孺皆知。

一个善良的人应该崇真尚美,决不能心中有鬼,要心中有光。要想心中有光,千万别忘了,把雷锋的名字写在信仰的日记里。

像歌剧《白毛女》一样,《雷锋之歌》也唱到了南泥湾。像《南泥湾》一样,《雷锋之歌》还唱到了《西去列车的窗口》。它和《翻身道情》、《回延安》和《三门峡颂歌》一样,让人喜闻乐见。

总之,《雷锋之歌》是生活的新画像,也是时代的立体声。贺敬之不愧为“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像他的名字一样,永远令人敬之,令人贺之。我愿把他的文笔深深地景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