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和终点》观后感

2019-11-01  本文已影响0人  艳小明

(2019.11.1下午第一节,解北一小唐春秀老师在迎宾路小学进行的的科学赛课展示。)

特别关注:

一、老师用了哪些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跳远比赛分析,学生知道同一起点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在小组实验前,通过老师演示、师生讨论学生知道了怎么确定起点。)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学生明白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目标达成。分组实验的纸蛙跳远比赛、全班跳远冠军比赛两个活动,清楚地帮助学生明确了起点和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学会标记终点的方法。

(目标达成。老师投影下的示范以及微视频都清楚教会了学生标记方法。)

2、通过课堂最终的距离比较,学生可以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达成。板书贴的跳远纸贴发挥了图表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较好达成。学生通过黑板上的图表,很快选出了全班纸蛙跳远第一名。)

2、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与分享,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微课指导小组合作效果好,“运动员”“裁判员”的角色很好帮助学生明白了怎么分工合作。)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同客观的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板书、分组活动都在强调这一个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设计,体育课跳远、量身高,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用比较和测量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意义。)

二、本堂课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1.示范很到位。

老师在投影仪下,用尺子画了一条起点线,一条终点线。操作的每个步骤都带着学生进行,有试错,“扶”着学生纠正。青蛙挑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示范指导也很清楚,特别是分别标注1、2。选择最远的距离记录的指导。

指导到位、语言干净。孩子小组活动怎么分工,几人合作,怎么合作清清楚楚。

2. 微课效果好。

微课对一年级孩子的合作指导很重要。虽然大家都会录微课,但是唐老师还在微课中插入的“运动员”“裁判员”字幕,配合老师的说,直接清楚。

3. 材料的改进。

纸带跑道下配了一个塑料垫,避免了把桌面画脏,也方便学生记录。塑料垫旁边还有一个标签贴记录,细节设计到位。

《起点和终点》观后感

4. 课堂评价和本课“起点”结合。

《起点和终点》观后感

三、有哪些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家都需要避免。

      学生能够说出来的地方,一定让学生自己来说。

      可能上课老师有些紧张,发言的学生已经正确找到了终点,可惜老师没有请学生上台指出终点位置,而是老师带着学生认终点位置。

      总结部分也是。其实今天学生学得很好,对起点和终点的认识、运用都很到位,完全可以教学生试着来总结。

    另外,结尾如果和下一节课联系起来就更好了。

    这是一节我十分喜欢的课!向唐老师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