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04:把欣赏孩子放在首位

2024-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莎莎功夫茶

书名:《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作者:[美]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美]奈德·约翰逊

第4章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控制感

用时:35min

中国的父母,不像西方的父母那样,会把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更不会把表扬孩子挂在嘴上,仿佛表扬的话一出口,下一刻孩子就飘了、就骄傲自满了。

中国人把低调和内敛的基因刻在骨子里,我们的祖祖辈辈都不擅长鼓励和表扬,回看我们的父母辈和祖父母辈,基本都是如此。

从孩子进入学龄段起,我们家长听到的最多的关键词是“卷、“起跑线”、“弯道超车”......

我们深陷在应试教育的漩涡里无法自洽,焦虑时时刻刻裹挟着我们,而我们无法很好地消化焦虑,继而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读完这一章节的时候,内心里五味杂陈,我们拼了命地想让我们的孩子好,可我们的孩子却偏偏不领情,因为我们忽略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点:养育中最首要的一点,是欣赏你的孩子。

孩子的一点点缺点,都会被我们无限地放大,涉及到学习方面的则更甚,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把打压、愤怒、控制等毫无保留地宣泄在孩子身上,指望他们能领会、能觉悟、能一秒变好。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所以,我们要首先学会欣赏孩子,在欣赏中化解和转移家长的焦虑和压力,这样孩子才能够向好而生啊。

昨天晚上孩子写完作业,刚拿起课外书阅读了十几分钟,邻居同龄小伙伴过来找他下棋,这时他还没有预习复习,他问我可不可以先去下会棋。

我看了看时间,19:25,时间还早,便对他说:“好的,那你们先去下棋放松一下,只下一盘,不超过20分钟,不然阅读和预习复习弄完要很晚了。”孩子同意了。

结果,说好的20分钟,最终变成了50分钟,他到家第一句话是:“妈妈,你不要生气哦,我下了三盘,所以超时了。”

我习惯性地刚想唠叨几句,接着他又补充道:“第一盘,没下几分钟,我就输掉了,我看看离20分钟时间还早,于是又下了第二盘,第二盘我赢了,但是没下过瘾,又下了第三盘,第三盘我也赢了。”

我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下,跟孩子的开心相比,我什么都不需要多言了。

他知道自己超时,有点心虚,回到家后,不需要我督促,下楼跳绳、洗漱、阅读、预习复习、读英语等全程都自主完成,毫不拖延,效率很高。

这超时其实挺值,庆幸我忍住了唠叨,听完了他的解释,才有了后面自觉主动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的他。

本章精华摘录:

焦虑就像涓涓细流

当你的孩子感到不安的时候,你的杏仁核也会产生反应,这就让你变得更加难以平静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父母会很讽刺地意识到,孩子如果发脾气,他们就为此向孩子大发雷霆。

如果你搞不定自己的焦虑,那么请谨慎起来,因为你本身就焦虑,等你的孩子也焦虑的时候,你就会更放不下,而这很可能导致他们的叛逆,继而会让你的焦虑飙升,最终导致你又有了更强的控制欲……

平静会“传染” 

如果你家是一个平静的空间,没有过度的争执、焦虑和压力,它就成了能让你家孩子休憩疗愈的地方。一旦他们明白,每天结束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个安全的地方来恢复元气,他们就有能力回归现实世界,更好地去应对充满挑战的社会变迁、学业压力,以及试训试镜这类典型的挑战。

让家能成为安全港的重要一环,就是要记住孩子的生活属于他自己,不属于你,他的困扰也属于他自己,不属于你。

控制压力

最常见的导致压力的原因,就是对事物或环境太低的控制感,而且随着控制感降低,我们蒙受的压力会增大。

社会支持是控制压力的一种关键因素。如果父母本身就焦虑或者爱找茬,那么孩子是肯定感受不到这种社会支持的。正所谓祸不单行,我们既让孩子焦虑,又没帮上他们什么忙。

养育中最首要的一点,是欣赏你的孩子

首先要欣赏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体会由内而生的喜悦。

一旦确定了把欣赏孩子放在首位,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如果你因为没解决好自己的愤怒,导致无法欣赏你的孩子,那就请先专注于把这愤怒解决好。如果因工作压力的问题,没法欣赏你的孩子,那么就要注意采用一些放松技巧和认知技术来缓解焦虑。

有句话说得好,“孩子不开心,家长肯定不开心”。这话对孩子同样成立,“家长不开心,孩子也肯定不开心”。即使他们没有被吼、被骂、被唠叨、被忽视,他们也照样能感受到父母的压力和不快。我们担心着孩子,孩子也担心着我们。

淡定面对你最大的恐惧

所有情绪上的痛苦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种要改变当下现实的愿望(我想让我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更好,社交更好,焦虑更少,吃的更多[或者更少,或者更好],而不要如此沉迷于打电玩和刷社交媒体等)。

《情绪困扰快速复原法》一书中建议,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诚挚地接受外界事物本来的样子,以获得真正的平和。他们还倡导一种称为ACT的公式化解决方案:接受(accept)、选择(choose)、行动(take action)。

放在亲子交互上,这种方法可能会演化成这样:

(1)我能够接受如下想法,即我的孩子的确表现不佳/没有朋友/有阅读困难,而且我理解这是他人生道路的一部分。

(2)我选择创造一种属于我自己的视角来看待这些事,做一个平静、能够共情的父母,与我的儿子保持一种富于支持性的亲子关系。

(3)我还将采取行动,提供帮助,专注于他的优势,在必要的时候设下边界,还要做个好榜样,让他既能接纳他人,也能照顾自己。如果我的孩子在阅读、数学或任何其他方面,有让我去寻找第三方来帮助他的需求,那我就积极地去寻求外界的帮助。

接受并不等同于允诺、纵容或破罐子破摔。它仅仅意味着承认现实,而不是打心眼里抗拒或否定事实。

《农夫与马》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养育中时时牢记:生命漫长,你其实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

绝佳建议1:你也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要不要学着做冥想。有一位跟家人一起练习过超验冥想的少年,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冥想可以让心绪平静,也能让妈妈平静。”自从他妈妈开始经常冥想,他就成为一个更能在家里保持不再焦虑的人。

绝佳建议2:为自己制订一个减压计划。你能再多锻炼锻炼身体吗?能增加睡眠时长吗?有什么事能让你平静下来,而你也能更多地去投入呢?不要为了能更多地陪孩子,而以牺牲掉自己的健康为代价,给自己安排一些独处的时光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