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除了长安还有个雅号
西安北郊有十二条路,这十二条路横在西安城北的东西方向,几乎将整个城北贯穿起来,这十二条路名字好记,文字加数字,依次是凤城一路、凤城二路……凤城六路……凤城十二路。
这十二条路从西安北二环画起,向北从一直到十二,连接到西安绕城,好大的一片区域,是现在西安城北的核心地段。
现在如果是你,你是当政者,你觉得这十二条的名起的咋样?
这十二条路,起的有没有文化,有没有底蕴,符不符合千年古城的气度和风范,能对得起西安这座皇城。
也许你没有多想,但是如此草率的从一数到十二,连小学生都会起的名字,的确有失水准。
也许估计你在心里已经说了无数个卧槽、窝草了,这些路简直掉西安这座城的身份,这十二条路怎么好意思将名字很儒雅、很阳光、很文艺范的明光路、文景路、未央路、太华路几条阳光大道连起来呢。
简直不在一个档次、一个水平上,你恨不得跳起来把最终敲定用一到十二命名的那个人一脚踩在地上,啥水平,闪开,让爷来。
的确猛然一看,这凤城一路到十二路,起的似乎真是没水平。我就听到这样不止一次的批评,说这是懒政,数字简单一二三四,小孩子都会,拍着脑袋一定就完了。有人说,猪脑子都不这么想。你看看,这话多难听。
说完这些,我们再细细聊聊这凤城一到十二路。
这十二条路规划时间至少在30年前,早于1998年了。2000年左右的时候,凤城二路通了半截,凤城一路也是窄的可怜,没有生机,似通非通的。凤城三路一片零乱,城中村扎堆,不像个路,整个三路好像连红绿灯都没几个。凤城四路更是不像话,一半都是长庆油田的内部路,大门一封,谁也进不来。凤城五路好像还在扭捏,才修了断断续续的一点点。
那个时刻,凤城X路所在的周边也没有多少建筑,到处还是大片麦田。
这大致是若干年前的情况。
这几年西安陆续打通了北郊几条南北主干道,比如开元路、贞观路、渭滨路。
比如我就在开元路上住着,开始有段时间老反映不起来这条路叫啥名字,当然念叨时间长了,自然记住了。不只是我,有些人不知道开元路与凤城四路十字在哪里,只知道有个十九粮店。
挨着开元路的贞观路、渭滨路我经常搞不清楚那个路该在东、那个路在西,谁的名字是贞观、谁的名字是渭滨。
但来西安的人大致不会搞错凤城X路,只要认准了一个数字,沿着往前走就是,而且给人指路也简单明了,比如你站在凤城二路上,不知道凤城七路在哪里,你向别人打问,路边的人随手一指,一直往前走,一个路口一个路口往下数,就把你挡住了。不像其他路,穿过未央路再向西,再过文景路,文景路过了再走就到明光路的,听起来的费劲。如若中间在夹杂其他一些小巷子,问路的更是糊涂了。
在没有手机导航,没有各种辅助手段的情况下,用统一的文字加上变化的数字,大大方便人们,在空间上给我们的出行带来许多的简直明了。我就知道好多城市都有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就连大上海原来也有一溜的一马路到四马路的。
这样命名在地里标识,城市规划设计也是有诸多好处的,一下子就有空间感和方向感,有许多的想象不到的快捷和便利。
因此凤城一路到十二路绝对不是随便起的,这里面也很有文化内涵的,也充满了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道路的名字不能光高大上,要融入生活,服务大众嘛。
再说凤城二字也不是随便起的,那是将文化与现代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凤城二字很有文化的。
长安城自古又称凤城,是因西汉长安的凤阙(que)而得名。西汉时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1丈约3.3米),二十丈将近70米,大概20层楼高吧。
凤阙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西汉的凤阙在这片土地上耸立了数百年,因此长安城便有了另一个雅号“凤城”。只是现在只剩下两个夯土冢了。
这就是关于凤城路的自我体会,写完这些,大致有这么个想法,那就是,我们尽量不要以自己的揣度和所处位置,来发表一些我们自己不熟悉的判定,比如凤城一路到十二路的命名,看似简单,其实内涵玄机,是在一定社会发展环境中做出的最智慧的决定。
也许哪一天凤城一到十二路的名字会被更换,就像今天上海人早就不知道一马路、二马路是哪条路了。
如果现在把各个城市的道路罗列开来,有没有从一数到十二的路呢,如果没有,西安凤城一路一直到凤城十二路,还真真是特别的,是社会发展的一段见证呢。
如果凤城一到十二路换上新名字,那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为这座城里的人服务的,是为来这座城做客的人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