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诗歌,共享。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

看鲜血满扇开红桃,正说法天花落——《桃花扇》品读

2018-07-26  本文已影响25人  书拉蜜女_

买《桃花扇》这本古典著作,是因为《牡丹亭》。看了《牡丹亭》被汤显祖的至情论所感动,也被汤显祖所写的唱词所感动。所以想开始读中国古典名著。《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四大名著。所以我又选择了《桃花扇》来看。真是不看则已,一看就佩服的五体投地,现在越发是想往古文里钻了。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历经几百年能流传下来的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看鲜血满扇开红桃,正说法天花落——《桃花扇》品读

这本《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所写。他也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世孙。精通儒学,文笔特佳。起初是他只听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李香君血溅诗扇,他呢就觉得故事挺新奇可写,便想写一部《桃花扇》。但是他当时还没有出仕,认为自己阅历不够,便四处采风,最后只写了个大纲。

事搁十几年后,孔尚任也经历了一些事情。可是也没有兴致写下去了。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户部侍郎田雯每次见到他就问,写没写《桃花扇》,所以他不得已开写,一共改了三稿,已年过五十写出了这部号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之一的《桃花扇》。

书成之后受到大家的欢迎,特别流行,戏班演这戏场场爆满。但他却直接罢官了,想一把火把书烧了。但最终他没烧,选择了归隐山林,郁郁而终。这也和《桃花扇》的结局有相似之处。候方域和李香君在几经乱世再度重逢,却没有选择大团圆,而是双双出家了。

那么接下来我给大家聊聊《桃花扇》的具体内容。《桃花扇》乃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而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共有44出,通过男一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剧。是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明思宗崇祯末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来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落第未归,寓居荧愁湖畔,经杨龙友介绍结识李香君,第一次见李香君,一出场香君就是“香草偏随蝴蝶扇,美人又下凤凰台。”真是妙龄绝色。

两人情好日密。订婚之日,侯方域题诗扇为信物以赠香君。

当时隐居南京的魏忠贤余党阮大铖正为复社士子所不容,得知侯方域手头拈据,遂以重金置办妆奁,托其结拜兄弟杨龙友送去以笼络侯方域,意欲借以缓和与复社的关系,被李香君看破端倪,义形于色,退回妆奁,阮大铖因此怀恨在心。

看鲜血满扇开红桃,正说法天花落——《桃花扇》品读

李自成攻占北京,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登基,改元弘光,擅权乱政,排挤东林、复社士子。时镇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兵逼南京,弘光小朝廷恐慌。因左良玉曾得侯方域之父提拔,侯方域遂写信劝阻,却被阮大铖诬陷为暗通叛军,侯方域为避害只身逃往扬州,投奔督师史可法,参赞军务。阮大铖等逼迫李香君嫁给漕抚田仰,李香君以死相抗,血溅定情诗扇。后杨龙友将扇面血痕点染成桃花图,这就是贯穿全剧的桃花扇的来历。

阮大铖邀马士英在赏心亭赏雪选妓,被李香君趁机痛骂以泄恨,但仍被选入宫中教戏。李香君托苏昆生将桃花扇带给侯方域,侯方域回南京探望,却被阮大铖逮捕入狱。

清军渡江,弘光君臣逃亡,侯方域方得出狱,避难栖霞山,在白云庵相遇李香君,在张道士点醒之下,二人双双出家。这就是整个的《桃花扇》的大概故事。故事就是这么曲曲折折,而故事里的儿女情长却深深的印在我心里。有人说故事都会讲,但怎么讲好一个故事就看你的文化水平了。《桃花扇》里处处都是妙笔生花,读来犹如朵朵桃花盛开,芳香扑面而来。且看。

写道‘’正芬芳桃香李香,都题在宫纱扇上;怕遇着狂风吹荡,须紧紧袖中藏,须紧紧袖中藏。"这是候方域送给香君的定情物。香君很是珍惜。后来候方域为躲避灾祸,远走他乡,香君被人逼迫嫁人,但香君誓死不嫁,说出"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 夫妻。‘’丽娘说那侯郎避祸逃走,不知去向;设若三年不归,你也只顾等他么?香君说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我想很多人也会被香君的这种钟情专一而打动。乱世之下,有可能再无相见。而香君却选择了等待。这不得不令人心生敬佩。

后来香君被逼无奈,面对强娶她的人顽强抵抗,一头撞在柱子上,血染了这定情扇。独居不下楼。"恰便似桃片逐雪涛,柳絮儿随风飘;袖掩春风面,黄昏出汉朝。萧条,满被尘无人扫;寂寥,花开了独自瞧。

独坐无聊,不免取出侯郎诗扇,展看一回。嗳呀!都被血点儿污坏了,这怎么处。‘

看鲜血满扇开红桃,正说法天花落——《桃花扇》品读

你看疏疏密密,浓浓淡淡,鲜血乱蘸。不是杜鹃抛;是脸上桃花做红雨儿飞落,一点点溅上冰绡。

侯郎侯郎!这都是为你来‘’!

后来香君告诉候方域的好友杨龙有,此乃侯兄定情之物,一向珍藏不肯示人,想因面血溅污,晾在此间。杨龙友看到几点血痕,红艳非常,不免添些枝叶,替他点缀起来。妙极,叶分芳草绿,花借美人红。妙妙!竟是几笔折枝桃花。真乃桃花扇也。

一朵朵伤情,春风懒笑;一片片消魂,流水愁漂。摘的下娇色,天然蘸好;便妙手徐熙,怎能画到。樱一唇上调朱,莲腮上临稿,写意儿几笔红桃。补衬些翠枝青叶分外夭夭,薄命人写了一幅桃花照。

但是历经乱世,几度风雨。俩人终于重逢。但是乱世之下岂容儿女私情,他俩受道士点拨,男有男境,上应离方;快向南山之南,修真学道去。女有女界,下合坎道;快向北山之北,修真学道去。双双出家。

真是‘’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一曲《桃花扇》写进多少儿女情长兴旺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