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人类新旧议题的分水岭
![](https://img.haomeiwen.com/i6752036/5c756350add464e8.jpg)
饥饿、瘟疫和战争无疑是人类20世纪的三大天敌,是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致力于战胜的致命课题。
值得引以为傲的是,通过人类的努力,“饥饿、瘟疫和战争”这三大课题已经从“不可理解、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转化为“可应对的挑战”,致“病”的因子也由“上帝的旨意”归咎为“人为的事故”。
早期人类死于干旱、埃博拉病毒或基地组织的比例到了21世纪还不及死于暴饮暴食的比率;肥胖比饥饿更具灾难性、而糖比火药更致命,人类在对抗疾病上的成就更是有望向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化迈进。
而全球经济导向也从物质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这一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知识和科技的博弈更具战争式的威慑力,它掌握着决定胜负的筹码。
显然,人类在20世纪投入的医学研究、经济改革与和平倡议使人类过去的关于饥荒、瘟疫和战争的三大议题发生的概率在不断缩小,人类在这三大议题上展现出来的“超能力”以及拯救的生命已数以亿倍于一场巨大的战争夺走的性命。
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人类面临的新议题已经进化成为:通过医疗手段寻求“长生不死”;通过生物操控让最多的人感到“幸福快乐”;进而通过生物科技取得如“神”一般,像《超能特战队》里的小宏发明的微型机器人似的创造力和毁灭力。
人类在医学、科技上的进化也不再局限于治疗而更有可能演变为人类进化升级的手段,每天我们把更多的生活控制权交给了人工智能,而慢慢改变自己的特质让自己慢慢变得不那么“人类”,我们不再依赖丘格乌的“懒狗”和“笨羊”传递信息,取而代之的是采用科技网络一键发送指令。
我们开始引用越来越多的数据,企图更深入的了解历史,殊不知越深入的了解可能导致历史的轨迹改变得越来越快,我们的知识也会过时的越快,而对于研究数据、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也不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将自己从过去中释放出来,而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可能。
罗胖在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中》曾力推《未来简史》,对于人工智能更是提出过:它不仅仅是人的延伸,更有可能是对人的替代。
我们人类对未知的领域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我们害怕改变,但是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在改变。而不管你愿意与否,新一轮“变革”的轱辘似乎已经启动,也正已不算缓慢的速度开始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