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有身份的人呢?
首先来谈谈“我”这个具有哲学思考的问题,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寻找“我”,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最终归属到哪里?
壹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为了解释意识和潜意识,提出了对“我”的三层概念解读:
1、“本我”(完全潜意识、本能反应)代表最原始的需求。
如果你观察过一岁前的婴儿,那么你会很好理解,完全吃喝拉撒睡,包括情感上的需求,都是本我意识。相信很多人看过卡耐基的《人性的缺点》《人性的优点》。用人性来解释本我,再好不过了,一切需求和行为背后都是本我在操控。就是到达最底层,饿了就是饿了,困了就是困了,没有什么原因和理由。比如你去拿一杯热水被烫到了,你的手会本能的立刻缩回来,这是你的本我潜意识在“自我保护”。你心爱的玩具被别人弄坏了,你的本能反应是愤怒。
2、“自我”(社会环境训练出的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
婴儿从出生之后,你会开始教他认识这个世界,
“宝宝,这是小狗,它很可爱哦!
此时当狗狗朝着宝宝叫了一声汪汪汪...,你猜宝宝的反应是什么?
宝宝肯定会哇哇大哭,害怕对不对?
这时第一出场人是“本我”,本能的反应是“害怕”这个莫名生物,它好像对我不友好,有攻击性。
而后你开始告诉宝宝一个社会认知,狗狗朝你叫是喜欢你,跟你打招呼呢!
你看我还可以摸摸它的头呢?你会继续去印证你的话,狗狗是友好的,此时的宝宝开始不害怕了,开始了认知(认识这个物种是狗,它是友好的,我还可以摸它的头,观察它的外形,毛茸茸的,还挺可爱,并不会有危险....)鉴定完毕。第二出场人“自我”出现了,得出了一个经验、结论或评价:“我喜欢狗狗”!等等类似“信息或知识”的东西储备进来,作为“经验”为下次遇到狗狗做铺垫。这个就是自我(认知和评价占据核心位置)
3、“超我”(灵光一闪,刹那间出现)内在灵魂的指引。
此时的宝宝已经认识了狗狗,而且认为狗狗是可以友好相处的,如果下一次再见到此物种,他的反应也会是积极正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以前的画面,他甚至也会伸出手去摸摸狗狗的头。(这是经验带来的好处)
但是有一次狗狗生病了,宝宝很难过,会想办法去治好狗狗。当宝宝尝试了很多种方式还是不行,拼命的尝试和想尽一切办法时,此时很有可能灵光一闪,想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或者生出一个愿望“我要研制出一种让狗狗不会生病的药,这样所有的狗狗就可以得救了。”此时就是“超我”出现了。
贰来到地球上,当不有了“我”的意识与概念,那么你就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了呢!
不信,拿出你的身份证,翻开你家的户口本,查查你的户籍,家族、家庭,身份与各种关系。首先家族中的你:可能是爸爸的女儿或儿子,你弟弟的姐姐或哥哥,你爷爷的孙女或孙子,你叔叔的侄子或侄女等等一系列的身份关系。
工作场景中:你可能是员工,中层领导,高层精英,也或者是老板,合伙人.......
成年后:回到家你可能是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又或者是做人父母,这些每一个身份都带来沉甸甸的责任,你需要做些貌似“该做”的事情......
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在商店你是顾客,在地铁站机场你是乘客,在景区你是游客,出国你代表的是你的国家,你的一切行为都代表的你背后的组织,国家,或者是家族荣誉。
以上这些身份都是社会所赋予你的,就是我们上面所谈到的“自我”,“自我”具有“社会意识”,你的行为受到“社会身份”的驱动。
叁but,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做你自己!这个是“本能的你”和“跟随灵魂指引的你。”你必须学会的一件事是在这些身份间切换自如,并且兼顾好每一角色,同时与周围的人与环境和谐的相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我接触的妈妈们比较多,做人妻的身份,做人母的角色,处理婆媳,处理外界等等诸多情况,很少很少的时间可以做一做自己。今天007聚会,认识了一位妈妈,带来了她的缠绕画,她说这些小画都是孩子睡着的时候画的,我明白在画缠绕画的时候她是在做自己。
肆再次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履行责任与义务,同时可以自由快乐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