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

2020-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塔罗愚者

经好友推荐,来《大明王朝1566》看一看,这确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自2015年的《琅琊榜》以来后,这是我5年来第一次看电视剧。看完后,意犹未尽。全剧看得精彩,不时令人拍案叫绝,不时有泪潸然落下。

《大明王朝1566》是一本书,也制成了剧。很多人说看不懂剧可以去看书,因为书中有很多的心理描写,可以为读者释疑解惑。我看了一下书籍,觉得还是看剧好,看剧轻松,最主要是这部剧的演员个个都是实力派,看得让人好生欢喜。这部《大明王朝》,看完了全剧的我认为,该剧是以一个“苦”字贯穿了始终,承“责任”二字之重走完的整部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辛酸艰苦,同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担当。

帝王之苦,我们来看嘉靖。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身为臣民之父,担的是天下人的家长。做一代明君实非易事,而君王为天下之主,一旦有差错可能祸及的就是百万黎明百姓,就要留骂名于后世。嘉靖身为君王身为君王,不愿过多问政,一心只想修仙,所以他需要用人,如严嵩严世蕃等。大权加于身,时间长了,便有贪腐。掌天下之权,继而贪腐天下财。嘉靖深谙“水至清则无鱼”之理,这造就了他极其善于平衡忠奸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被逼出来的无奈。嘉靖年间,严党掌政二十多年,尽管贪腐,但很多事嘉靖也只能交给他们来做,开始他们也做的很好。例如严嵩举荐的胡宗宪,在浙江一带的抗倭,这功劳是无法掩盖的。而到了后来,严党结党营私人数太多,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嘉靖志不在治国,而在于修仙,以致很多事情他只能通过平衡臣子去平衡国家。嘉靖聪明而且智慧,若非志不在国,恐怕这嘉靖年又是一个国运昌盛的传奇年代。同为君王,我想到了他的子孙朱由校,本来一心只想做个好木匠,却可怜生在了帝王家。嘉靖也是一个想撂挑子的君王,但同时又不愿意当一个昏君。可能嘉靖适合做一个道士,仙风道骨,一心修仙,不问世事。而朱由检,专心做一个木匠,或成名匠,一生也快乐。

嘉靖之苦,苦在生而为王,别无他选。

臣子之苦,我们来看海瑞。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是这部剧中最惨最苦之人,没有之一。和嘉靖的生而为王不一样,作为臣子,是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的。海瑞选择了做官,而且要做一名好官。大明当时已是浊浊之势,海瑞选择走这条路,注定是一路崎岖,满地荆棘。

剧中的海瑞四岁丧父,三十五岁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四十八岁因谭纶举荐任浙江淳安知县,由此开始了他与明朝大奸大恶争斗的传奇一生。剧中的他,一生无子,但有一女,其名阿囡。后任江西兴国知县之时,忙于政事,她的女儿不慎掉入河中,无人及时搭救,溺水而亡。她妻子受到打击太大,导致当时腹中的孩儿也没了。在名医李时珍开出药方后,妻子好不容易再次怀上了孩子。结果妻子难产,时间恰逢海瑞因《治安疏》而入狱,海瑞是罪臣,当妻子要生孩子难产的时候,没有医生愿意接生,结果妻子和孩子都没保住。于是剧中的海瑞,唯一的女儿被淹死,另外两个孩儿腹死胎中,妻子也难产而死。说一句冒犯的话,谁做了他的妻子孩儿,真的是倒了十八辈子的大霉。与之相反的,是海瑞管辖的百姓,可能是大明朝是最幸福的百姓了。剧中嘉靖送了海瑞八个字“无父无君,弃国弃家”,潜台词“但为民也”。这八个字就是海瑞一生的写照。

一代名臣海瑞,廉洁一生,不畏权贵,只求为天下百姓争一分权益,让人敬佩;海瑞写出的天下第一疏--《治安疏》,写出了大明王朝的铮铮铁骨,这份耿直和勇气,让人仰视。我未曾为官,也没有胸怀天下的气魄,只有小家的情怀。不敢妄谈伟人,但从丈夫和父亲的角度来看,海瑞是有愧于家人的。尽管那个年代或许风气如此,无关对错,但还是难以接受。海瑞的女儿阿囡,是全剧我最喜欢的角色,没有之一。哪怕是聪慧可爱的小万历也比不上。因为她的世界里没有尔虞我诈,她非常可爱乖巧,她的笑容是天底下最美最纯的花(第十八集的第三十分钟到第三十五分钟)。但愿海瑞的家人,来生能生于平凡安于平凡,这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海瑞之苦,苦在君王辜负,更苦在家人。

宦官之苦,我们来看杨公公。杨金水,人称杨公公,江南织造局兼浙江市舶司总管太监,剧中浙江贪污大案的关键人物。这一个角色是王劲松先生主演的。王劲松先生在这部剧里面的演出水平,我想用“炫技”来形容。宦官,是直接听命于圣上。在外面是无比威风,见官大三级;可是在上司的眼里,就是一条狗。你是否能得势,基本取决于你有多听话。延伸而去,郑泌昌何茂才这一类贪官也是如此:“无骨之人”,得势时如得天下,失势时某种程度上当真是连狗都不如,命贱如草芥。时至今日,为人当有三分傲气,七分骨气,这样在落魄之际,才能坦然面对。

杨公公的苦,是苦在“奴才”二字。

商人之苦,我们来看沈一石。沈一石是在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浙江首富织造局官商,由赵立新扮演。

沈一石初露面是素衣青衫,瘦削如弓,两眼精光。剧中的沈一石纵横官商场二十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面面俱到。他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芸娘,送给顶头上司杨公公。女子伺候公公,当时叫对食。

沈一石私下伙同浙江按察使郑泌昌、布政使何茂才,献计坑害新来的钦差大臣杭州知府高翰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软硬兼施逼得清高自居的高翰文就范。短短一日之间,便将高翰文从不愿签字去贱买百姓农田,逼得无奈而同意贱买百姓田地,最后气急攻心,当堂晕倒。沈一石这厮洞察人心后,以雷霆手段步步紧逼高翰文就范,这一段将沈一石的儒家才情、心机奸猾、狠心霸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后沈一石联合郑泌昌何茂才用朝廷织造局的名义,去贱买灾民的农田。中途遇到了海瑞这个硬茬,沈一石于是便摇身一变从贱买良民农田的奸商变成为君王解忧的良人,把贱买农田的粮食说成是帮皇上赈难民的救命粮。这一出好戏,沈一石自导自演,把朝廷上下当猴耍。拿粮贱买百姓良田,若成了,便是把国策“改稻为桑”落到了实处;若不成,摇身一变是替皇上赈灾,传颂盛名。只这一个举动,就将大明朝的皇帝、内阁还有司礼监这三座最大的山玩弄于股掌之间。可最后,就算绝顶聪明如沈一石,也终是落得个抄家的下场。“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注意,要么打商人的注意”,百姓是保住了,可他自己保不了了。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邙山。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后,君复伤,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这段文字为沈一石的这一生画上了句号,同时还为剧中后半段的“倒严”埋下了伏笔。沈一石为朝廷织丝绸二十年,战战兢兢,浙江第一富商最后的家财竟不及当时的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沈一石以一个“苦”字贯穿了一生,既为朝廷,又顾贪官,为商苦;心为芸娘,爱而不得,为爱也苦。为商却有儒雅之才、精通音律,可也只得自己独赏独伤。

沈一石之苦,是苦在生不逢时。

众生皆苦,幸得生于盛世。然因责任在身,众人应苦,且乐。嘉靖虽苦,但不至于昏庸;海瑞虽苦,但留名于万世;杨金水虽苦,但避劫难而存于世;沈一石虽苦,但成全了所爱之人。人活一生,不可虚度,且歌且行且回味。

《大明王朝1566》,不愧是豆瓣评分国剧榜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