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做喜欢的事,过想要的生活,爱自己

最怕你坐井观天,还以为别人的世界都和你一样小

2017-08-03  本文已影响61人  一个码字汪的洪荒之力

我有个同学,36岁那年,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的情况下,去考了博,考的很不错,人民大学。但说给周围人听的时候,大多还是用“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样的话来调侃他。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他做对不对,因为本该岁月静好的年纪,他却选择了“折腾”,在别人朝九晚五、喝茶聊天过周末的时候,他也许都是在啃书本中度过。

读书,或者用别的方式,不断折腾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们部门的一个领导,是一个从北京援疆过来的名校博士。熟悉之后了解到,他一路上学,从村里、市里、省里到外省、北京,工作以后,到各国、各地学习交流也变成了日常。对于我这个几十年来连新疆都没出去过几次的人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让我羡慕不已。

而我也知道,其实羡慕,就代表着自己有遗憾。

遗憾在,同样的人生,因为站的位置的不同,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他的世界对我来说,只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及的距离。而这种距离,一旦拉大了,就很难就追上。

这就好比我们在30多岁的时候后悔十几岁的时候没有好好读书,40、50岁的时候你发现曾经一同起跑的同学能把你甩几条街一样。很沮丧,但无能无力。


前一阵,报社领导专门请来了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剧纪录片委员会副主任的著名纪录片编导吴建宁先生给我们做演讲。他拍摄了不少高水准的纪录片,由他编导的纪录片《伟人周恩来》《风雨钟山路》《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血脉》分别获得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血脉》还获得过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纪录片最佳作品奖。

成绩很突出,确实是一位令人尊重的老前辈。但更令我感慨的是他在工作过程中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因为工作需要,他去过美国、日本、菲律宾、南非、雅加达等众多国家,采访过多国各行业政要,见过定居美国的张学良夫妇。这些我们只能在电视上看看的画面、书本上读读的故事,却是别人的日常。

以前我也总觉得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世界原本就不属于我,于是自己就像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一样不去看,不去想,可等我抬起头的时候,身边已然有人早已出发。就像那个36岁还在考博的同学,曾经我们同坐一个教室,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而如今每一次看到他参加一些有重量级的学术活动的时候,当看到他和来自各国的留学生亲密合照的时候,才有些明白他的执着。

我也承认,人和人,确实不能比,也不该比。比多了是伤害,不过不对比的人也是极少的。但,总要时不时地跟自己比一比,比一比一年前的自己,三年五年前的自己,是不是一直在往前走。

有人可能会质疑,哪有人能和三五年年一样。这样的人其实还不少。


前一阵,偶然间就被拉进了小学同学群。小学毕业有18年了,旧人相遇,免不了聚餐怀旧一番。让我诧异的是,这么多年,有一些人似乎一直停留在原地,除了年纪大了,身体发福得不成样子,还是原来的行为习惯,还是不修边幅的小孩模样,甚至口头禅都还是上学时候的那几句,其他的方面,也是得过且过像应付完成作业一样的态度。

这样也就算了,对于那些变化比较大的同学,他们还会说,你怎么变得不像以前了。好像别人的改变是不应该的。

看起来是调侃,很可能是心虚和辛酸。

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生活得很幸福,但无外乎吃喝拉撒。懒得去看看别人的生活,懒得去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自己过成了一首单曲循环,直到把自己恶心死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世界很大,要睁开眼才能看到,风景很美,要走出去才知道。或许,终其一生我们都没有办法赶超一些人,但我总要努力超越昨天的自己,哪怕多读几页书,多认识几个新朋友,多几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世界就不再仅仅是那几十平米里的狭小空间了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