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记简友广场散文

为“四海一心”餐馆写招牌

2023-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门桐梓

      技工学校毕业之后,同学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一份或是心仪或是满意的工作。那时职业学校基本上是企业办学,一些大的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职业或是技工学校,而学生毕业就业的去向基本上是在本单位的居多。也有些本企业不便或暂时无法办学的某些专业也有专门请有这些专业的职业学校代为培养。我们当时学的中国烹饪专业即是如此。很多同学自然而然地回到了父或母亲所在的单位工作。这是那个时代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当然也因为酷爱专业本身而去相应酒店餐馆的,也有一工作就换了工种的也还是有的。

      当时的市场正处在改开初期,“下海”一词成了当初的一个新词且是媒体和人们日常交谈中的热词,是那几年利用率极高词汇之首丝毫不为过。而在我记忆的印象当中,同学里率先“吃螃蟹”的人是华林。

        本来他有一个当时还算不错的单位,分去了之后也为单位争得了一定的荣誉,深受单位的里的领导与员工都很器重和尊重。大约是1987年底或是1988年初的某一天,他告诉我,他已经离开了原单位去外面创业,承包了港区的一家企业劳动服务公司旗下的一间小型餐馆,让我去给他准备开业的餐馆大门上写店名。平时我这个人比较喜欢静,而且静下来的时候就练练字,因为经常练,虽然没有什么章法,尽是按自己的意图随意地写画,只是相对的字还算成型,看得过去不算太丑,仅此而已。那时二十刚出头,人很是年轻,当然也有那时年轻人的特点与心理,偶尔也想显摆一下自己。因而华林一招呼也就毫不犹豫地给应承了下来。他已经想好店叫“四海一心”。他向我解释并说明了取这个名字的含义说;“第一这个餐馆是我开的第一家餐,二是它位于市造船厂的附近,三是希望餐馆及自己的手艺能让人信服……”凡此种种。

      那时我在单位上班,只有周末的休息日有空闲时间。既然华林跟我说了餐馆的名字,那我得乘周末之前的空闲时间把“四海一心”几个字练练。说实话,那时还真不知道写招牌字的设计与布局问题,心里只是想那几个字该如何写才过得去,也比较好看,仅此而已。

      休息日我如约来到华林开餐馆的地方,那个时候,我们城市的交通似乎还是起步状态肯定是不怎么发达,而且还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当时我住在城市的东边,华林开餐馆的地方在城市的西北边,距离与方向正好相对,可谓是一西一东呀。那时乘车还不能直接到他的餐馆附近,所以为了方便,那天我骑着那时我们当地出产的28型“春燕”自行车,穿过城市的中心城区,再拐进新街口进入上港路,翻过长江大堤,大概花了个把小时才到他那里的。

      餐馆原是一间类似职工小食堂略加改造而成的。那时的人的要求没有现在这么纷繁复杂,只要环境整洁干净,物件摆放合理,但对菜的要求也是挺实在的,只要份量足,有看相且味道好即可。因为路途较远,我是临近中午时分才到他的餐馆的。停并锁好自行车,从门口往里一看,餐馆里已经有顾客在吃饭了,而华林系着白色的围腰戴着厨师正在灶台上忙活着。忙了好一阵子才停了下来,看见我来了,急忙解下围腰洗了洗手后走了过来。

      等顾客基本离店后,华林炒了几道菜后,我们才坐下来吃午餐,那时已经差不多下午一两点钟了。之后,他告诉我在哪里写招牌。因为相对有一定的高度,我们就抬了两张桌子,我站上去基本上符合人的视角高度。华林拿出他准备且调合好的红色的油漆递给我,因为字型要求较大,而我们准备的笔着实小了很多,这一下就有点卡顿了;突然我想到了曾经看过又之先生书法表演时用抹布蘸墨写字的事,于是我也学着先生的样子,用抹布蘸油漆写了起来。“四海一心”几个字用的是行草书,特别是最后那个“心”字有些草,大至是这样的: 

来自网络

  很容易让人认错。果然,后来华林告诉我还真有人把那个“心”字念成了“抓”字,也有人干脆调侃说,“这岂不是让老板四海抓钱一抓一大把吗?”

      说实话,还真蛮佩服华林的胆量与闯劲的。“四海一心”餐馆开业后,经营着早中晚餐,因其经营得对路,生意一直都不错,还火爆了几道菜点哩,诸如:蝴蝶鳝片、三色鳝丝、酸辣肉丁、五花甲鱼、鲜肉大包等。正因如此,他在此先后还忙里偷闲地带了几个徒弟,我也送了个学生国强到他那个餐馆学徒实习。据了解他的这些徒弟现如今发展得都还不错。华林也因开“四海一心”餐馆而成了他下海经商的一个好的开端与起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