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的力量
本期写作班,亦新老师让我们报名参加点评活动。文章是每次作业中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同时也是要上公众号的文章,大家志愿进行点评。你们懂的,这种事情,我是肯定不会错过的,妥妥地报名了。
开始呢,确实是犯愁的,我不会点评啊。于是,我写了很多读文的感想,有些小伙伴也和我一样,从写自己的感想入手。前几天,我们优秀的崇光老师,他写了一篇日更,大意是他觉得点评别人的文章,自己也非常受益。应该从各方面入手,包括语言,结构,手法,角色的心理等等。他真的很认真,我看到他为了我们的文章,查了百度,然后再写点评的。
真的,心里满满的感动。亦新老师说,在当下,纯粹的热爱写作,想要写点东西的人不多了。幸好我们班的同学都是这个性格,所以我们都会被彼此的文字所打动,因为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当我看到崇光老师那么认真地点评时,感到自己应该再努力一点。所以我昨天把同学的文章细细看了好几遍才动笔写点评,现在摘录如下,大家看看是不是有点进步了?
玉米糊糊
这次写作的主题是人生的滋味,我和赖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童年的往事来写。一段尘封在记忆中的岁月,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小时候爸爸生病,去亲戚家借钱,那些所谓的亲人不仅拒绝,还白眼相加,冷漠,奚落,嘲讽让妈妈很是伤心。可她还得瞒着丈夫,独自一人默默承受。
反倒是卖玉米面的老板娘给了她们家帮助,赊了五十斤玉米面给她们,让她们度过了难关。在农村喂猪的玉米面被作者写出了美食的感觉,甜,香,让人不禁感叹,有时候幸福真的很简单,只需要一份玉米糊糊。
这篇文章理应是沉重的,凄凉的,但作者写来更多的是温情,还有一丝与生俱来的小幽默,比如妈妈向大哥借钱时,大哥推脱说只有十块钱,借不了。“不借就不借嘛,还要说自己是十块的,十块的了不起啊?这是我听过的最蹩脚的拒绝。”吃了闭门羹的桂兰忿忿地想。
看到这里我忍俊不禁地笑了,经历了生活的沉重,见过人性的复杂后,依然能以这样的笔法来写作,说明作者内心柔软,宽容,善良。我们选择记录,只是记录过往的一段生活,我们不埋怨,不怨恨,微微一笑,就让往事都随风吧……
逐影的人
马老师这篇文章的主旨我很喜欢,她用一个故事,含蓄地写出了当一个人内心被欲望占据后,最终会得到什么样的后果。
文中处处可见这样的隐喻,“这个20KG的包,抗在她一米五几的身上,看起来有点不大协调。但她不以为然,紧紧抓着包,就像她紧紧抓住曾经的一切。她放不下,这包装着她的前半生。”“是啊。人一旦心麻木了,眼睛就蒙住了,是非不分,总是要走错路的。”
女主人公追逐了前半生的东西,直到山穷水尽,无处可归了,却依然没有醒悟,还牢牢地想抓住。正是这些东西让她蒙了眼,迷了心,她却始终没有回头。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我想作者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只是她用了小说的方式来呈现,
这就是文学的神奇又伟大的力量。非常喜欢马老师对经典的诠释,推荐阅读。
别惹五兄弟
崇光老师近期酷爱悬疑风,他的文章烧脑又有趣。往往读一遍时,有些迷茫,说什么呢。懂,又好像没有完全懂。他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吸引人想穿过作者设置的重重迷雾找到真相。如本文中的五兄弟,显而易见是五指,那么天柱是什么呢,蒲扇又是什么呢,我在这个点卡住了,想了好久。当然从文中能推断出,是器官。
这些器官们叽叽歪歪的提要求,惹毛了五兄弟,他一发飙,大家都沉默了。据亦新老师说,这个故事是写一个人失眠的状态,我倒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是写一个人处于浅睡眠的状态,半梦半醒,似睡非睡,不然为什么文中出现“我睁开打架的眼皮,费力的支起身体,只觉得浑身上下一阵酸痛。”真正失眠的人应该睁大眼睛到天亮,不会昏昏欲睡的。
一个人无论是失眠也好,浅睡也好,居然把各个器官的感受独立出来,成为一幕剧,可见作者的笔力深厚,脑洞无限。初读,再读,再再读,也依然唯有佩服两字,推荐大家细读此文,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