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看完《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特意去百度了作者的资料: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她还著有另外一本解读芬兰教育的书籍:《成就每一个孩子:陈之华解码芬兰教育》。
首先作者解析芬兰教育为什么敢称全球第一:
*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芬兰中学生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评价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
*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
*教育已然成为芬兰最炙手可热的品牌
*芬兰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
*世界各国教育机构竞相来到芬兰,为的就是汲取教育第一的经验
坦率说,“第一”这个词非常吸引我。“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更是让我迫不及待去看这本书。
在第一章《初到芬兰的新生活》里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一家人启程前往芬兰前的担忧以及初到芬兰开始新生活的不易。她马上感受到芬兰的不一样:1、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孩子们全副武装在户外玩雪。幼儿园的小朋友会被老师带着到对街公园里“放风”;中小学生则在一节或两节课后要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2、芬兰学校没有制服。他们认为制服是某种集体管制的象征,会丧失个人主体性。作者说:一个社会减少对孩子生活与学习上的管制,并不代表完全没有约束,而是一种“整体”对于“个体”的尊重。
与此相反,我国中小学生则经常被“限制”在教室里。当然,这个“限制”有着诸多因素:学校场地有限,学生数量较多,学生作业负担较大,学生喜欢利用课间睡觉等。长期生活在中国的人,对于幼儿园小朋友大多数时候呆在小小的教室里服从教师指令见怪不怪,因为几千人的学校就那么一小块操场,四、五十个人的班级就那么一两个老师,小朋友咋可能外出“放风”啊?到了中学教育,每天动辄两三个小时的作业,学生疲惫不堪,好多时候赶紧利用课间时间补补作业或者趴在桌上睡觉更是成为常态。
而对于穿校服,中国的校服更是有诸多“槽点”。想起前两天在电视节目里看到的一个段子“老师,你们不允许我们早恋,但是我们的第一件情侣装就是校服”。这个段子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学生对于校服的无奈。个人感觉,我们的校服样式丑,而且似乎目的就为了“整齐划一”,当然决策者起初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感或者说不要去追求外在美,但是在爱美的年纪被要求放弃审美,真的好么?
在作者所总结的几个芬兰教育特点中,最打动我的要属以下几点:
1、芬兰教育见树又见林。先启动孩子们学习上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森林”的了解,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的细部知识与标准动作反复演练,一磨再磨。
2、芬兰工作时少,课时也少。在芬兰,基础教育授课时数最小为每周30小时最多不能超过35个小时,从来没有必要留到晚上七八点,也没有周末要去上学的私立学校。
3、老师一样好:不用评比。芬兰教育中另一项最可贵之处,就是尽可能地不比较不评分,对学生和老师都一样,在学校不给教师做无谓的评比与评分,不给老师打考核,没有督察,没有评鉴报告。
4、教师是芬兰高中生的首选职业。在芬兰社会里,尽管基础教育的教师薪资水准,远远比不上律师和医生,但芬兰普遍社会观感和作者所访谈过的多数芬兰男女老少,仍然认为教师是一份有尊严有自主权,而且很有人生价值的工作。
5、芬兰为什么要讲“不让一个人落后”。作者在芬兰东南西北大城小镇的奔波访谈之中,每回都能听到第一线的教师,以及个专业领域教育研究机构的学者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我们这样的小国,不能容许社会上出现学习落差与失衡!”这样的观念与想法在芬兰,在芬兰真的是说到做到。对此,作者自己也感叹“我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这样牺牲了一批又一批原本还充满学习希望、未来可能另有成就的孩子。而我们世世代代的家长,社会与学校,竟成了间接的刽子手,活生生养出一批书读得好的学生,去取笑别人不会念书、不爱念书、没有出息!”
真心希望我们国家提倡的教改,最后能到达这样的理想状态:学生学得不再这么累、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家长不会这么焦虑,“陪孩子写作业陪到想自杀”成为过去式,更不要处心积虑的让孩子进名校、重点班。学校则真正一切为了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后。整个社会尊重教育、尊重教师,不再有“学生刺杀教师,家长侮辱教师”这样的新闻。教师能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
相信很多人会想看看这本书,也想去芬兰体验一下他们的教育。
我是阳阳在奔跑,两个宝宝的妈妈,热爱生活。希望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喜欢读书、旅行,喜欢分享,更喜欢与朋友相处的美好时光。
我手写我心。努力读更多的书,体会更多的美好。
21天读书挑战营 第二期《与书有约》:第十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