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进入写作的局——我与写作的故事
据说上了年纪的人才热衷回顾一生,因为那时将近可以“盖棺定论”。现在我才过而立,也想做个回忆,并不是做最后的总结,只是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才能更明确未来应该怎么样。
而我发现,能将我的一路串联起来的最好媒介,就是阅读。
我并不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上个世纪80年代中,我出生在南方沿海的一个小城市,哪里的经济和教育均属比较落后的水平。但庆幸的是,父母很早便对我进行阅读的启蒙。直到现在我也还记得,在小学一年级时一个寒冷的冬天,老妈领着穿成粽子但依然冷得满脸通红的我来到市里的少儿图书馆,为我办下了阅览证和借阅证,从此之后,我便走上了阅读兴趣之路,书本变成了我的好伙伴。
但是我觉得我的阅读和写作之路是在初中时候才开始。那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韩寒,于是我便埋下了他的《三重门》和《零下一度》。我至今仍记得我抱着书走出新华书店时看到的蓝天和白云,一如多年前图书馆的冬天一样深刻。更令我深刻的是,韩寒的书可说是颠覆了我一直以来对文学创作的感受:居然小说也可以这样写!于是,从那时起,我便开始模范韩寒的文章,模仿他幽默、辛辣、不拘一格的文风。虽然现在看来只是拙劣的模仿,但却是我那时候创作的最大动力。很快,我将阅读延伸至李敖、钱钟书、余杰等独树一帜的作家和作品,那时候真是冲击我的思想,打开了我的世界。
进入高中伊始,我便进入了学校的文学社,把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热爱展现在一篇篇校报的文章中,还在一年后担任了社长。这也成了我最难忘与无悔的人生经历。那时候,“做一名作家”的念头也开始在我心中萌芽。
如愿考取了大学中文系的我,有了尽情挥洒自己文学的梦想的环境,曾豪言“横扫大学图书馆”(模仿钱钟书)。这时候,我也开始关注将文学梦与商业策划相结合,大二时候,与大学友人一道策划了校园杂志。除此之外,还不务正业地搞过社团,玩过广告设计还得了全国的奖,折腾过创业,各种活动的舞台都留下过我的演讲和主持的身影。大学生活给了我丰富的体验和经历,但没有好好地阅读、写作,这也是我回顾来时路,最为遗憾的事情。
毕业后,我的工作每天与数据和报表打交道,生活朝九晚五,两点一线,安稳而平静,连向陌生人认真做个自我介绍,也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据说每个优秀的人都会有一段沉默的时光,我并不优秀,但在这段沉默的时光里,我庆幸自己依然在努力,通过阅读,跑步,摄影让自己身体和灵魂都依然在路上。
近几年,我看到时代在发展,个体在崛起,每个普通人都更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自己的价值。我也在思考:我能给这个时代带来些什么。2020年初,罗振宇在2020时间的朋友中的一个词打动我:躬身入局。那一刻我决定,ok,改变,就在这一刻。对阅读的热爱,以及教育师范的专业背景,我内心依然有做一个教育者和分享者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