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清诗词会诗词学院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

近朱者赤——水木诗社

2021-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木心艺

        看到大师兄(唐功南)的近作《近墨者黑》,颇有林语堂写《京华烟云》那种娓娓道来的风格,当然其中有不少诙谐有趣之处又体现了唐师兄独特的京味儿风格。上次读到其所写《唐谜群芳》之时,我就想写 姊妹篇来着,补充说明下诗群关于出谜语猜谜语的盛况,无奈总是被杂事羁绊,而且每天都有精彩作品出现,就将谜语之事一拖再拖。今儿看到这篇《近墨者黑》,正好周末,还听了一个精彩的讲座,思维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写完新闻稿之余,接着写个《近朱者赤》吧。

      清华校友有个跨年级,跨专业,跨地域的群,正规的群名叫做“清华.琴棋书画诗酒茶”,如唐功南所言,以诗词为主,几乎每天都有作品分享。数年前似乎是由新古典诗词创作的创始人张剑文将我拉到群里,那时我正由对新诗的热衷转为对古体诗词的热爱了,原因是由于所谓的“生活所迫”,越来越懒得说话,越来越喜欢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所以从喜欢小说变得到喜欢散文,之后又是现代诗,再然后就是古体诗了。

        不过那时工作繁忙,所以只是偶然看看群里的消息,发现有一个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小贤”的作者非常活跃,才思敏捷,作品颇丰,有一次其分享了自己的一组闺怨诗,我不禁大为惊讶,不是男生吗?!不是机械专业人士吗?!怎么能写出这么婉约的诗词,莫非是柳永转世。一次大家纷纷说晒照片,不过到最后,只有小贤晒出了照片,后来得知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当代诗人摇光,著有《无忧集》。

        后来又经常在群里读到老郜的作品,作品中充分体现出博学广闻的特点,而且才思敏捷,文笔娴熟,再通过名字中的老,于是我一直认为诗人大概是人文学院毕业的资深学长,甚至有一阵儿认为可能是历史系的老师。那阵儿工作忙,我很少看新闻,往往是从老郜的诗作中得知时事,然后才去搜索新闻的。后来,我方知老郜是自动化专业毕业的70后年轻人。再后来,更是惊讶地得知其创作颇丰,内容涉及到历史、时事、情感、风花雪月烟酒糖茶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这种反差带来的惊讶,我改变了对70后的看法,年轻人中也有很多博学的,所以我越发不担心汉语体系的文化会没落了。由于是从事教育工作,这些理工科的学生却如此擅长文字,引起了我对人的智力结构的思索。

2021《我们的清华 历》 摄影:刘芳

        一次和诗友们一起吃饭,大家又说起不久之前的一次京城聚会之后老郜的一首长诗,赞叹不已。我说:如果老郜当初学文科,估计现在会有更大的成就吧?看来高考选专业老师家长和自己是要认真商议的,要慎重选择的吧。物理学博士兼诗人范博说:那未必。现在有这样一个现象,那些特别痴迷于电子游戏的人,一旦让他们受雇于某个游戏公司,每天按时上下班去打游戏,他们立刻去游戏失去了兴趣,网瘾就治好了。我一想,对极!这就是认知不协调理论中所研究的例子啊。而且,这种拥有理工科背景的诗人,显示出人才培养的多样性,还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是有利于社会与个人发展的。

        之后又出现了张海峰,他一般几周发一次自己的作品,读来甚觉隽永清新,近乎字字珠玑的境界,而且描述的就是自己的身边所见所感所思,用旧体形式写当代生活,丝毫没有违和感。在之后又出现了更多的诗人,看文巨眼金不忧会经常点评大伙儿的作品,其给予过高度评价的有不少作者。

        每天忙完一天的工作,边听音乐边读诗成为一个很好的休息方式。记得有一次在一个都是无字辈哲学类的群里看到一首【西江月】 作品。

                          写在乙未年大雪后一天

              怎奈人生缱卷,任凭岁月蹉跎。

              匆匆大雪暗飘过,不见落英一朵。

              心在梅边歇息,情从纸上消磨。

              争如摘取最高柯,挂在窗旁伴我。             

        读来朗朗上口,而且颇能缓解当时郁闷的心情,甚为喜欢,于是收藏了,虚拟世界中,我并没有关注作者是谁。之后,郁闷的时候会经常翻出这个作品看看。这首作品就仿佛是一位咨询师陪我度过了一个异乡的冬季,还好我没有落入抑郁的境地。再后来通过一组七律作品《山雨欲来风满楼》见识了诗人无预在古体诗词方面的卓越成就,无预作品频出,令人叹为观止。又过了挺长时间,一次我偶然翻到【西江月】 写在乙未年大雪后一天,发现作者原来就是无预。我惊叹:原来我早就看到过你的作品!我感觉作为工程师的诗人或者说是作为诗人的工程师,这个双重身份集于一身的特点让其作品显示出——学院派内涵和江湖派风貌的完美结合。

2021《我们的清华 历》 摄影:王东辉

        一天,忙得像计算机的主机服务器那样,脑细胞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复杂信息,一直处于闪烁的状态,快到下班时间时,我觉得大脑已经有要自动关机的状态了,忽然手机闪烁收到新信息,读到诗人无预的新作:

                    【一剪梅

        我在溪东筑一园。遥对龟山,近植青莲。

        莼羹鲈烩暖心田。忘了名笺,淡了银钱。

        有待诗朋酒侣闲。放下渔船,摆上杯盘。

        管教羲氏不扬鞭。身在江湾,心逐云天。

        读完后,感觉大脑一下子扩容了,清醒过来,我自己都感觉到很神奇,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开始意识到文字作品的疗愈作用。

        记得还有一次春节之后寒假结束回学校,走出机场后,我想检验一下自己的体力极限,于是独立拖着两个拉杆箱,坐大巴返回。下着雨,山路极其迂回盘旋,远处零星地闪烁着万家灯火,疲惫不堪加颠簸晕车,一时心情极度黯然,颇有身处世界末日的伤感。我打开手机,正好看到旅居海外的诗人朱荻在校友群中发出自己的新作《岁月遐思》,阅后,我心情顿时转好,晕车大大缓解,我欣喜地望着窗外,欣赏着山城的夜色,似乎在看着一个童话世界。

        后来我又辗转到另外一个城市,晚餐后散步,抬头看见一弯新月,斜挂在高楼旁边,楼顶是柔和含蓄的圆弧形,不远处还有一个很明亮的星星,难得看到这样优美的构图,这种自然与非自然完美结合带来的审美体验让我想起了远方的诗人——朱荻,这位诗人的诗词或者说她的心境就像眼前的这弯新月悠远淡雅沉静恬然。她并不仅仅是会创作诗词,印象中她的主业好像是半导体,诗词和半导体这两个没有关联的元素统一在她身上,产生出一个梦幻的效果,这让我常常想起她,虽然我们并未见过面。

      文字原来这么神奇,后来我不断读到她的文字,也陆续看到更多的朋友们写出的优美的文字。哲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由于教育工作是助人职业,与医护职业和警察职业一样是很容易有职业倦怠的。可是我却至今没有倦怠,后来我忽然明白正是朋友们这些优美的梦幻的文字给了我持续而新鲜的力量。

      作为诗人的工程师,或者说是作为工程师的诗人,能带给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正如作为教师的诗人,作为诗人的警察,作为医生的诗人,作为诗人的心理学家,作为哲学家的诗人,作为诗人的法学家等等,是我们这个越来越美好的世界更加需要的角色。每当在教育过程中遇到难题,或者收获喜悦时,我就会想起这些在业余时间为汉字赋予更多地优美与深情的意义的朋友们,他们是一棵棵树,是一片片云,是一颗颗美丽的心灵。

        动机过于强烈,以诗词谋生,那难以创作出最佳境界的作品;当然若没有动机,也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这也符合心理学研究中提到的动机与成就感的规律——中等强度的动机,是最适宜创作出佳作的。理工科人士创作诗词正符合这样的状态。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我,很惊讶这样一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而且我当时正考虑如何增加选修课,就想着结合自己的业余爱好,研发一个关于古体诗词的欣赏与创作的课程。关于古体诗词,漫无边际,古人的作品早就有不少人讲过,我考虑不可能有人超越王国维了,所以在选题上,我要避开老生常谈的事情,而是要找到最新最有发展潜力的主题,于是,理工科背景的人士创作的诗词作品就成了我重点关注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颇多,可谓近朱者赤。

        在我们这个诗词创作群体中,有过好多次研讨盛况,关于谜语、关于空无、关于平仄韵律、关于诗的本质等等,而且不少作者在创作、诗词欣赏和创作课程研发、讲课等方面不断耕耘,成就越来越斐然。这两年,作者们创作有数千首诗词作品,其中有50余名作者的365首作品选入到2021《我们的清华 历》中。

        无预说:诗是生命的寄托好作品往往是平静心灵闯入动荡现实的历险记。诗始终是美好的,从美好出发,即使经历了波折、动荡、苦难、彷徨,甚至是绝望,但它还是要以美好结束。生活也许以悲剧终结,但诗人的心灵仍然处于美好的状态。诗,一种精神粮食。物质粮食,是生活的依靠;精神粮食,是生命的依托。灵性的外溢便是诗。

        摇光说:尽管现代诗中有很多古代没有的丰富事物,但人情事理,大致上还是古与今同。精神内容方面,也不是说没有新的概念新的思想加入。很多事现代人的看法和古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可写的也并不少。其实今诗不必与古同,也不必与古异,更不必传之千古。安当下之心,乃至安一己之心也足矣。诗道万千,每个人都走自己的路。

2021《我们的清华 历》(春节版)摄影:晨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