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马虎虎”和“踏踏实实”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29人  砚倾茗

当我遇到一件自己不喜欢,或者厌恶,甚至是极为抵触的事情,却又不得不去完成的时候,我会把这件事情当成一种任务性质的事情去做。

比如小时候数学老师布置作业,几十个题目全要写,要求抄题,详细写过程,课堂作业做一遍,家庭作业再做一遍。对于我,虽然是把这些题目都认认真真地计算,详细的誊写,可是在我心里这件事情并不是我主观上去积极完成的,而是一件不得不做的强迫性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确回忆公式,计算数字,再做检查。可是我心里是抵触的,我不想一次次重复那几个公式,计算反反复复的数学式,甚至还要一遍过后再来一遍。

再比如,为了自行增加题量,我在学校要求的练习题之外,又自己买了一些习题。并且要求自己一天一定数量的量。可是实际上我在完成这些额外的题目时,心里是想着赶快把它们做完,赶快做完对照答案查缺补漏。做完一个题目之后,认为自己做题的过程是正确的,也就不去回头检查,等到对照答案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有差错,那个地方没做对,但那些又是明明可以做对的地方。只是因为心里存在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念头,就不去耐心地按部就班。

小学中学大学的考试,我每次都是很快就把试卷的题目做完,抬头看时,只有一两个同学东张西望,而他们正是不听课不好学不会做的那一类,再看其他们,都是埋着头,飞快地动着笔。

后来我知道有一些人,他们做题的时候速度不快,但是一题做完就马上进行检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确定正确之后,再进行下一个题目,如此下来,整套试卷做完一次的时间也不短了,可是这之后彻底检查的时间里,就不用每个题目都像第一次做的时候从头到尾检查。对于我,第一遍做完之后,第二遍是从头到尾地再做一遍,这样的“检查”过程。而很多次考试,我这么去完成检查一次甚至两次,所需要的时间仍然不会超过考试完整时间,所以我就一直有这样的习惯,或者说成是套路。

很长时间里,我都会在做题的时候有一种“匆忙”的心情,赶快做完,赶快复算,赶快对照答案。可是我却觉得,在这个过程重复了十年多之后,我的耐心已经被消耗得不剩多少,以至于做别的事情,也会抱着一种完成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那种心理,再以很快的速度去完成。就连说话也是快速的,不加思考,一吐而出,索性我性格内向,不会说太多的话,不然我就成了满嘴错话的人。

我慢慢明白自己的心思,我心里一直存在着一种“做完题目就可以跟小伙伴玩耍了”,“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了”这种在一段时间内或者准确地说在一天之内,实现“一劳永逸”的想法,这种想法催促我匆忙地完成一天之内的作业,去拥抱没有作业困扰的看电视时间。至于寒暑假,我都是在前一小段时间里把所有的假期作业都做掉,然后享用无忧无虑地玩耍,对作业无牵无挂的假期。

现在我给自己的暗示是这样的,题目是做不完的,即便今天的任务完成了,明天还有任务,着急地做完今天的任务,不算是可以安逸的前提,明天也不是,后天还不是,今天提前完成了任务,明天还是有任务,并没有“一劳永逸”,所以就慢慢不再追求这种假的“一劳永逸”效果。

这种心理暗示,也让我慢慢有了耐心,做事不急躁,说话前有准备,遇事时不慌张。可是我已经把自己训练得这样急躁,想要从容起来,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一直用“水滴石穿”提醒自己,按部就班地做,事情也是可以做完的,追求其中某个过程的速度,或许需要那之后再花时间弥补。

我把我这之前的急躁看成是,相信量变会引起质变,却急于追求质变,反而在实现量变过程中达不到最好的效果。而这之后我会综合考虑量变所需要耗费的代价,和急于质变时量变过程达不到最好效果,反而要再承担的代价,比较这两者在一段时间以后的值得程度,再选择“马马虎虎”地量变,还是“踏踏实实”地量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