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比特训练营

#海比特训练营#03 笔记&感受

2016-06-19  本文已影响21人  杨晶磊

主题

万全:不是对于对风险的控制的方法的内容。

目的

痛点

随意设置:
    设置的目标都不知道为什么设置,最终导致习惯养成失败,例如:每天一篇博客,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

感受:
    我之前也是随意设置目标,很苦恼,要养成的习惯越来越到,越来越焦虑。

法则

表里一致法则==>解决痛点

思考题

习惯分类.jpg
感受:
    自己需要养成的习惯中存在这两种习惯,之前自己不会分类,这次一下子感觉到清晰了很多,这种感觉太棒了。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说法并不合适,比如上面的思考题中的习惯,一类就无法执行。

其中这里面有两个概念没有弄清楚:一个是习惯,另一个是习惯化。
什么是习惯化?
    一个惯性的状态叫做习惯化。

习惯的分类

任何一个新的习惯的养成都是在改变以前的状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阻力,这些阻力成为习惯阻力。

克服了习惯阻力之后的,行为执行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这种行为称之为习惯化,它不是习惯。

根据阻力的不同,习惯分类如下:

一部分的肌肉习惯属于行为习惯,例如抽烟等;一部分的肌肉习惯属于思维习惯,学会了走路等,所以肌肉习惯处于表习惯和行为习惯之间

人的行为都是在大脑思维的指引下做出的。

感受:
    自己之前的习惯真很多习惯明显的不合理,自己感觉到了,但是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有的习惯能执行,有的习惯就好像口号一样,这个元习惯和表习惯分类一下子解决我的习惯的分类,让自己对习惯有了深刻的认识。

下面举几个习惯的例子:

第一个习惯:自己需要的做计划的习惯
    这是行为习惯,属于表习惯,而其中真正的习惯是“一种规划的思维,当你需要的时候能瞬间调取的能力。”

举例:
    在有规划思维的能的时候,遇到事情多的时候,我就会思考规划一下要做的事,如果没有规划思维的习惯,他可能会上来情绪,例如抱怨老板和同事没有把什么什么事做好之类的。


第二个习惯:先听后说
    这个习惯属于元习惯。

举例:
    和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会控制不住情绪,冲动;很多人说要改掉暴躁易怒之类的行为,其实呢,并不是改掉易怒的行为,而是自己没有听同事说完,自己就暴躁了,如果听完了,理解了,那么这些行为就自然而然的没有了。
    
感受:
    对对对,就是这个感受,自己以前要改掉的行为很多都是这样子的,原来是自己搞错了方向了,根本没有看到这个行为之后的本质是什么,我终于理解了本质导向的这个元规范是什么了,太棒了。

训练

3.jpg

- 先把你的核心习惯和年度目标写下来
- 对你的核心习惯进行分类,到底是元习惯呢?还是表习惯?
如果是表习惯,那属于哪些元习惯?
如果是元习惯,那有哪些表习惯?
- 只有表习惯才能执行落地实施,选择其中一个表习惯作为一个目标。

总结

本次培训可能是我收获最大的一节,这里面解决了自己多个问题,以前自己没有意识到,懵懵懂懂的,让自己有了本质导向的觉察能力,自己要好好利用这项能力和易仁永澄老师的清晰分类,感谢易仁永澄老师的讲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