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故事

她是我熟悉的陌生人

2022-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竞芳

回到办公室,蔡彩彩先冲了杯茶,捧着烫手的杯子,暖了一会,才把电脑打开,开始一天里的工作。

但是,今天却一直无法集中精神。

昨天晚上,婆婆聊天时说,家里表哥有福气,娶了个旺夫的老婆。自从结了婚,每年过节,表嫂都是抽到大奖。现在表哥还生意兴隆,虽然大环境不好,他却没有受到一点影响。

按照蔡彩彩不服输的性格,要是平时,她铁定得和婆婆争上一回。

与其说表哥命好,娶了个旺夫妻子,不如说表嫂命好,嫁了个好老公,所以,才在结婚后,逢年过节就抽中大奖。加上老公有出息,生活愉快,看起来比结婚前显得更年轻了。

只是,因为心里有点不得劲,蔡彩彩懒得理会婆婆的旁敲侧击,随便应付了几句,就走开了。

以前,年轻不经事,她爱和婆婆争长短。殊不知,争一时意气长短,不过是徒让生活灰暗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见识增长,蔡彩彩已经懒得理会这些无关大雅的小事。

即使口头上争赢了,又如何呢,反正别人心里的想法是不会因为争输了而改变,反而还会因此恼怒成羞,显得越发固执。

因为心里埋着不快,对自己就会有意见,也就越发的矛盾重重。

蔡彩彩心里恍惚,不是因为婆婆的八卦,而是因为早上,丈夫打电话来问她,要不要调动到他所在的城市去。

蔡彩彩心里藏着一份不舍,她不想离开这里,这里有她爱的人,有她熟悉的景。她虽然不能拥有更多,可是,能时时处处踏在同一片土地上,能随时去到熟悉的景色里,她已经心满意足。

只是,这里毕竟是一个小县城,对日渐长大,需要求学的孩子来说,还是大城市的环境更好一些。

而且,在这里,她需要和婆婆一起住,两人间,总是摩擦不断。如果去了丈夫那边,不用住一起,或者矛盾就会少很多,日子也会舒心很多。

蔡彩彩犹豫不决……

蔡彩彩摇了摇还是混沌沌的脑袋,快速地穿上衣服,先拿了孩子的衣服放进被窝里,才去解决个人卫生。

最后,帮迷糊的孩子穿上衣服,把了尿,背上孩子,再在孩子后面披上一条小被子,检查一次小包里,有社保卡、手机、钱、水壶、钥匙,才推出小电驴,往医院赶去。

孩子无缘无故地发烧了,还一烧就是39℃,难怪孩子放学回家,吃过饭就困得去睡觉,原来是身体不舒服了。

快到清晨的医院里,居然人还不少,都是孩子发烧,需要看医生的急诊。

蔡彩彩把社保卡给了护士,又接过护士递过来的水银体温计,给孩子测温。

才几分钟而已,孩子体温居然到了39.1℃。

蔡彩彩拿着护士递过来的写着体温的纸条,到了指定诊室前排队。

蔡彩彩一会怕孩子冷到,给孩子裹紧了衣服,一会又怕孩子热到了,不时给孩子松一松被子。

蔡彩彩焦急地看着诊室,直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轮到她进去,不由得急得上火。

她不时地喂孩子喝一点热水,不时地问上孩子一句,还有哪里不舒服没有。

孩子嘴唇因为发烧而显得干裂,因为发烧而整张脸如同苹果一般红彤彤的,而这么难受的孩子,却不哭不闹,还不时对自己笑一笑,无声地安慰着她。

蔡彩彩心里又是暖又是苦,终于,忍不住了,在上一个人从诊室出来时,抱着孩子走进诊室去,“医生,我孩子高烧39.1℃呢,能不能先给孩子看看?我都等了快一个小时了。”

医生一听,有点焦急,“你怎么还在外面等,护士呢,也不提醒一下你,应该早点进来看的。”

然后,医生急忙给孩子看病,并很快地开了药,因为温度过高,经过蔡彩彩的同意,给孩子开了降温的退烧针。

陪着孩子去打针时,蔡彩彩无意中发现坐一旁的女人有点脸熟。

女人也带着孩子来看病,她看蔡彩彩忙乱得很,而护士又不怎么给力,忍不住走过来搭把手。

护士扎针时,扎了一次,没弄好,又重新给孩子再扎了两次才弄好。

蔡彩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也怕得罪了护士。

女人却忍不住了,在护士扎好针后,指责护士的不专业,“这是个孩子呢,你就不能专业点,用心点,你的敬业精神呢?”

护士瞟了一眼她,没有回答,只是急急地离开了。

女人摸到孩子滚烫的头,“这么烫!怕要有39℃吧。”

“是呀。”蔡彩彩忍不住向她吐苦水,“我还排了差不多一个小时队,才看上病。”

“什么!39℃了,你还排队?直接找医生呀。”

“不用排队吗?”蔡彩彩有点茫然。

“分诊处的护士不知道孩子39℃吗?她难道就没告诉你,直接找医生看诊?”

“没有呢,她就把纸条递给我,给我指了诊室方向。”

“这是哪个护士,竟然如此不专业!她难道就不知道提醒你,不用排队吗?怎么就如此不专业!”

“或者,她以为我知道不用排队呢。”

“不管你是否知道,她是专业人士,既然没有对你进行专业提醒,就是她的不对!”女人对于护士的麻木很是气愤,“这是她应该做的,不能够因为以为别人知道了,就不提醒。”

蔡彩彩想了想,觉得女人说得也很有道理,就像有些药,不能和一些食物一起食用,护士不能因为自己觉得是常识,就不告诉病人,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老病人,对每个药都有基本常识,所以,专业提醒,无论病人是否知道,都是要提醒一下的。

女人很是能聊,也很热心,不大一会,女人已经把蔡彩彩当成了好闺蜜。

孩子打了针,热度慢慢退下去了,看着有了点精神的孩子,蔡彩彩紧绑的心也放松了下来。

蔡彩彩终于后知后觉地想起,女人是谁了。她是自己朋友圈里熟悉的陌生人,是某人偶尔会晒一晒的妻子,是当疫情发生时,自告奋勇第一个报名去参加抗疫的英雄人物。

当今,大街小巷里的抗疫宣传牌里,她抗疫的英雄一面,依然在激励着人们。

蔡彩彩看着说话说得眉飞色舞的女人,轻轻地垂下目光,掩去眼里的复杂心绪。受人滴水之恩,虽然不能尽力回报,却也不能冷漠无情,转头即忘。面对着这个热心的女人,蔡彩彩觉得很是纠结,想靠近,却又怕靠的太近了,不好。

女人完全没有任何内心戏,对蔡彩彩一直热情不减,临离别了,还加上了联系方式,“对了,我叫周怡倩,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有空我们约了一起去逛街?”

蔡彩彩加了周怡倩,并答应有空了,一定找她逛街,周怡倩才依依不舍地先行离去。

蔡彩彩愣愣地看着手机,很久很久才回过神来。她觉得,人和人之间,有距离,才会产生美,她不要打破美好幻想才是正确的做法。

蔡彩彩回到家里,婆婆才惊觉他们半夜去了医院。

婆婆有点不满,“这大半夜的起来了,也不说一声。”

蔡彩彩愣了愣,又困又累之下,再懒得多说一句。给孩子再喂了该吃的药后,把孩子交给她看顾,就拖着疲惫,赶去上班。

有些人,永远都学不会感受别人的善意,更不要说因此而心怀谢意。

她以前不懂,经常因为误解而难过,辩解不休。现在却因为看透了,不仅不再吭声,也不再放在心上。一个无论如何也不会心疼自己的人,自己要时时刻刻把她的话放在心里反复咀嚼,简直就是自我犯傻。

这天早上,蔡彩彩正如同往常一样,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漫无目的地刷着新闻,突然惊觉,自己所在的城市,居然出现了两列确诊病历。

这夫妻两从外省旅游回来,居然没有及时去测核酸,而且又玩了几天,才去做了核酸。

核酸昨天出来了,阳性!

这夫妻两人,也够心大的,不仅没有按时测核酸,还到处参加聚会,不仅去酒店喝过喜酒,还呼朋唤友地去聚会了好几次,足迹几乎去遍了市里大型活动场所。

爱玩爱闹的人多得是,可是,像夫妻两如此不负责任的,倒是不多见。

当两人核酸检测结果一出来,两人所在的镇区就马上采取措施,进行了封锁。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市里还决定进行一次全民核查。

蔡彩彩翻找了一下朋友圈,某人发的圈是一串鼓励:你尽管翱翔,家里有我。

蔡彩彩就知道,周怡倩一定是去了抗疫第一线。

作为一个被服务的人民,蔡彩彩打心里佩服、欣赏和需要像周怡倩这样的人,也私心地觉得,如果世界上如同周怡倩一样的人,越多越好。

可是,作为一个亲人,再看周怡倩的行为,除了感到光荣,并且支持外,也会觉得失落和恐慌。

只是,这么一份情感,却不能表现出来。

每个成功的男人(女人),背后完美的家庭里,都会有一个善于牺牲自我的女人(男人),才可以让在社会上往前冲的人,没有后顾之忧。

蔡彩彩一下子没有夹到食物,才惊觉碗里已经空空荡荡。早餐吃完了,开始做事吧。

别人的悲欢离合,终究都只是别人的事情,自己除了吃吃瓜外,还是不要太把自己的心情当成一回事才行。

这次疫情因为控制得当,没有扩散,在出事镇经过九次核酸检测,再一个星期没有新增病例后,疫情的乌云彻底散去。

看到朋友圈里,周怡倩和孩子拥抱热泪的照片,蔡彩彩心里说不出的滋味,眼中润润的,喉咙热热的,有点激动,还带着一丝惆怅。

团聚,实在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蔡彩彩呆呆地看着,感受着团聚的幸福,心里问着自己,这样的幸福,要不要呢……

还没有等蔡彩彩想出一个结果,她就又开始忙得没有时间去东想西想了。

姨婆生病了,因为不慎摔倒,摔到了脑袋,一边手脚无法动弹。姨婆的儿女因为有出息,全部都去了大城市打拼,不能回来看顾姨婆,于是,就一切都拜托给了蔡彩彩。

蔡彩彩只得请了一天假,带姨婆去看医生,又亲力亲为地为姨婆办理了住院手续,还请了个护工去照顾姨婆。

蔡彩彩看着有口难言的姨婆,心里难过,却也没有办法时时在病床前进行照顾,只能每天下班后,过去陪伴她一段时间。

请的护工,不是新人,是长期在医院里照顾病人的熟手工,蔡彩彩虽然不能时时处处过来看顾,倒也不怕。

姨婆住院也快一个星期了,情况不是很乐观,不过,也不至于太坏,姨婆虽然还是一边手脚不灵活,却已经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了,只是听她说话的人,需要给更多的耐心。

这天临时加班了两个小时,蔡彩彩下班后,来不及吃饭,就急忙赶去医院看姨婆。

姨婆旁边的病床上,来了个新病人,而且,该病床旁边,还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正低着头,手脚麻利地一边给病人看诊,一边事无巨细地叮嘱着。

墙壁上柔和的灯光照在她一直含笑的脸上,整个人显得温柔极了,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白衣天使呢。蔡彩彩看着她,都忘了询问姨婆今天过得如何。

周怡倩给病人做完检查,又细细地吩咐了一番,抬头,看到病床一旁的蔡彩彩。

周怡倩眼睛就亮起来,正想着放假时,约她出去逛街呢,这人居然就出现了,“彩彩,好久不见!”

蔡彩彩脸上一热,忙带着笑,回答她,“是呀。你在这里上班?”

“是呀。”周怡倩看向病床上的姨婆,“你亲人?”

“哦,我姨婆,以后请你多多照顾。”

“好。姨婆情况挺好的,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呢。”

蔡彩彩很高兴,姨婆这一病,她可是也没有一刻空闲的。她现在就盼着姨婆尽快出院呢。

周怡倩还在上班中,她们又聊了几句,才各自道别。

蔡彩彩不时能遇见周怡倩,对于她这个每天晚上都要辅导孩子功课的人来说,蔡彩彩其实有点羡慕能上夜班的周怡倩。

只是,如果让自己都是上夜班的话,她却又是不愿的。

同时还觉得,作为周怡倩的亲人,心里一定会每天晚上都望眼欲穿。

这样想着,蔡彩彩觉得自己也过于矫情和吹毛求疵了。一边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便利,一边还担心别人的奉献是牺牲,使得自我有了罪孽感。

姨婆的状态越来越好,除了一个手还勉强不能动外,已经能自我行走,说话也利索了不少。

对于蔡彩彩每天都要去医院看顾姨婆,婆婆开始还会说几句好话,认为蔡彩彩做得对。

只是,时间日久,婆婆开始不耐烦了,由不耐烦开始旁敲侧击地含沙射影地说,蔡彩彩就是爱管闲事,旁人的事情要往自己身上揽,自家的事情却视而不见。

蔡彩彩很是生气,那是旁人么,那是她的亲人,是疼她爱她如女儿一般的亲姨婆。

但是,想到婆婆的德性,蔡彩彩又失去了争吵的兴致。

婆婆认为蔡彩彩的爸妈、哥妹都是旁人,更何况是姨婆。

蔡彩彩心里不爽,婆婆不认她的亲人,她也从来不过问婆婆的娘家人,反正,互相尊重嘛,你的事,我不管,你也别想对我的事情指手画脚。

只是,习惯了辛劳的姨婆,却不喜欢躺医院里舒服,也吵闹着,要出院。

蔡彩彩咨询过姨婆儿女的意见后,打算今天下午去问过周怡倩的意见后,再决定是否给姨婆办理出院手续。

“对,就是吃了你开的药,才导致老人家病情加重了!”

未去到病房,在走廊上,蔡彩彩就听见病房里一片吵闹。

蔡彩彩不由得加快脚步,走了进去。

周怡倩被一群人围着,两个女人高声地愤怒地指责着她。

“别以为我们不懂,每天都开那么多药,做那么多项目,目的不过就是为了从我们身上榨取更多的钱……”

“我们本来就是穷人家,每一分钱都是从嘴缝里省下来的,来这里才一个多月,就几乎花个精光……”

人群里,有不少家属听见这些话,不约而同的点点头,似乎很是赞同。

面对着众人的围堵,周怡倩显得如此的势单力薄。

蔡彩彩才站定,医院派过来的调解人员也来到了,经过一番口舌,才把众人劝住,让周怡倩得到解放。

蔡彩彩后来听家属们聊天,才明白,原来,病人去外面拿了偏方,要服用,周怡倩劝说他们不能服用,并且介绍了另外一种价格贵一点,却比偏方安全的正规药。

结果,也不知道病人到底是吃了哪个药,本来手脚还算麻利的,却突然间不能动了。

所以,才有了这么一场争执。

蔡彩彩看了看自己摆放在高处的闹钟,拿起来看了看,又放了回去,还行,电量还非常充足。

接下来几天,蔡彩彩偶尔会遇见周怡倩,她虽然脸上还在笑着,蔡彩彩却能从她浅浅的笑里,发现一丝疲惫,还有几分黯然。

蔡彩彩坐在病床上,抬头看了看闹钟,想着周怡倩很是牵强的笑,良久,终究只是叹了口气而已。

这天,姨婆终于获得医院批准,可以出院了。

蔡彩彩请了假,打算一早去医院办理出院手续,下午还可以帮姨婆做下家里的家务,搞下清洁。

蔡彩彩来到了病房,病房里很是安静,除了要出院的姨婆,还有旁边那个病人外,其他人都按医生吩咐,或者去做检查,或者去做诊疗。

蔡彩彩和护工阿姨结清了款项,护工阿姨很高兴地拿着钱告别而去。

蔡彩彩拿着单据要去办理手续,姨婆也要跟着去,蔡彩彩只好扶着她,慢慢地走去办理。

排队、结账,时间一晃而过,等蔡彩彩办理完所有手续,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的事情。

蔡彩彩扶着姨婆,回去病房收拾东西。

病房里居然闹哄哄的。

蔡彩彩一边收拾,一边听了一耳朵。

旁边病床上的病人摔到了地上,病人家属又开始不屈不挠地闹了起来。

主要负责的周怡倩又成为了首当其冲的被责难者。

蔡彩彩虽然没有看到事情的经过,结合上次的闹腾,这次的闹腾也绝对很热闹。

只是,这些事情,却对她没有很大影响,蔡彩彩听过就算。

蔡彩彩心想,看来,她和周怡倩缘分太浅,认识不少时日了,却总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而导致两人没有时间去单独相处,自然,两人间,还只是维持着点头之交的交情。

实际上,蔡彩彩内心深处,也不是很愿意和周怡倩有所深交。人和人之间有距离,就没有激发欲望的可能。

蔡彩彩回头看了一眼病房,自认为把所有东西都收拾好了,她才扶着姨婆,迈着轻快的步子,离开了病房。

走出医院大门,蔡彩彩才终于记起,自己把闹钟给漏在了病房里。

想一想,毕竟,姨婆已经出院,闹钟也没有了用途,蔡彩彩懒得回头,也就算了。

没有了姨婆生病的烦恼,蔡彩彩的生活再次恢复平淡。时而欢悦,时而惆怅,日子重复再重复,仿佛一眼已经看到了尽头。

姨婆终于松口肯离开故土,去儿女所在的大城市生活。

婆婆的女儿,因为婆婆给她找了一份大部分人都期盼的工作,已经打算收拾行囊回来。

丈夫说,刚好他那里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工缺,希望她能和孩子一起过去,也可以尽早给孩子一段适应时间。

蔡彩彩明白,离开这虽然熟悉,却过得压抑的地方,自己或许会轻松很多,只是只是,她仍然没有办法下定决心抛开过往。

隔了两天,临睡前,蔡彩彩习惯性地看了看聊天信息,却意外获悉一个大新闻。

一向沉寂的班群纷纷攘攘的,都是因为一个人——周怡倩。

周怡倩和曾经是姨婆隔壁床的病人家属,闹上了法庭。

周怡倩说病人家属袭医,打伤了她的额头。

病人家属讲周怡倩诬告,自己摔伤了却找人背锅。

两方各执一词,却因为都没有事实证人,又没有影像记录,又各不相让,一直纠缠不休。

人出名了,名声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人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同时,却也是一份束缚。

大部分同学都激动得如同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般。除了一部分的安慰,就是各种各样的建议,还有一些义愤填膺之语。

蔡彩彩想到最后一次遇见的周怡倩,曾经如此温柔乐观爱笑的人,虽然脸上带着笑,却怎么也掩盖不住内心深处透露出来的浓浓疲惫。

蔡彩彩本来浑浑沌沌困得想睡着的脑袋,突然间如同灌顶了一般,一片空灵,然后,了无睡意。

蔡彩彩猛地坐起身来,脑里思绪万千。

坐了一会,蔡彩彩又躺回床上去。

虽然再次躺下了,她还是了无睡意。

房间里漆黑一片,唯有窗口附近有着些光亮。窗户没有拉上窗帘,朦朦胧胧的亮光透过薄薄的玻璃,照了进来,虽然亮光淡又浅,却能让人不至于置身于暗黑之中。

蔡彩彩是个很怕黑的人,自己一个人睡觉时,总爱点一盏小夜灯。在结婚后,有了丈夫相伴,不再害怕了,才改了亮灯睡觉的习惯。

心有暖意,所以,才会不惧黑夜。

因为有了黑夜里的亮光,冰冷中的温暖,所以,人生才值得期待,生活才会充满希望。

蔡彩彩胡乱想着,辗转半宿,最终,还是猛地起了床,开了灯,打开了电脑。

电脑的光亮在蔡彩彩脸上闪烁不已,蔡彩彩一双眼睛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得凝重。

最终,她叹了口气,闭了闭眼,打包了所有,点击了发送。

蔡彩彩关了电脑,又坐了良久,直到身上感觉到了凉意,才回过神来。

窗外,路灯已经关了,但天还没有亮。即使跑得再快,也走不出黑夜,只有到了时间,黎明的曙光,才会显现。

蔡彩彩关了灯,摸索着躺回床上去。她以为自己无心睡眠,谁知道,才一会,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直到被闹钟吵醒,她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自己居然还是睡着了。

周怡倩最终,因为有力的证据,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周怡倩的珍藏品里,多了一个普通得烂大街的闹钟。

而此时,蔡彩彩已经带着孩子,去到了丈夫工作的地方,开始了重新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