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点看法

2019-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晓笑

我的一点看法

1

先说说大学里的专业和就业。

考研的时候,认识一个本校石油学院学“热能”的同学,他们自称“烧锅炉”的,他说,他们主流的就业面就是——发电厂和电网公司。

发电厂好进一些,西部居多,电厂要倒班,各个电厂倒班制度可能不一样。电网全国就两个: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南方五省),需要考试。

我问他为什么考研?他说:不想倒夜班,考石油专业,家里在油田有关系。

当然,油田的一线岗位也是需要倒班的,除非是行政、IT等边缘岗位,只不过他主要是指有关系会轻松些。

据我了解,三年前国网的待遇非常好,属于工作轻松,待遇中上,而且门槛不高。当时知道这方面的人少,大多数都是电网子弟才会想到去电网,现在知道的人多了,竞争也就大了起来。但是,一直以来,都是省公司、省会城市的市公司待遇比其他市公司待遇好。不过,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很难进省公司。

我读研的时候,我班有个同学通过了国网面试(可能秋招的时候不需要统一考试),但是没有分到武汉,而是鄂州(紧邻武汉),他不愿意去,于是最后去了阿里巴巴。

华北电力大学,一个普通211,但是这个学校的电力相关专业比较好。据说,电力、电气专业90%的学生都去了两大电网公司。所以,对电网公司而言,专业对口确实好进一些

此外,就业面不能单从专业名称来判断。我当时填高考志愿时,我学校通信工程有两个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方向)通信工程(移动通信方向),直到我在大学上了一个多月课之前,我都还在考虑“现在已经移动互联网时代了,计算机通信是不是不如移动通信?”后来我发现——这两个方向,大学四年都在一起上课,完全一样的课程!而且,毕业的时候,我找的工作却是计算机相关的,后面考研也是考计算机,同学里有考移动联通的、有去中石油、中石化的,也有去国网的。

我在填志愿的时候,也在百度上对一无所知的专业,搜它的就业面。但是现在看来,专业和就业之间,往往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因为人是有思想的,是有各自的追求和选择的。

[TODO]

2

然后说说你这个专业。

对于你这个具体的专业,我不了解,专科本科开设的专业也有很大不同。如果非要跟本科的专业对比着来看,可能与能源、电气、机械都有点关系。

单单听名字的话,好像并不高大上,你自己也在网上看了一些消息,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就是去发电厂,薪资不高晋升慢还很辛苦。但是我也说了,影响就业的因素也比较多样化。

要想跳出专业对就业的束缚,就要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想突破学校的定位,就去提升学历;要想抓住时代的大流,就要关注行业动态。提前去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当下最热门的行业,对从业者有哪些需求,才能在毕业的时候,有准备地投入进去;如果能洞察未来的大流,那当然是更好了。

专科的专业设置,没有什么“学科性”,更加侧重的是技能应用。不像本科,学科性比较清晰,大部分专业都有对应的硕士阶段专业,专业性也相对较强、相对独立些,自动化就是自动化,不是机电一体自动化,电气工程就是电气工程,不是供电系统。

这是好事情,因为可能到了学校之后,你发现学的很多课程跟你志愿里第一个专业相同。

这也不是好事,因为缺乏深度的专业课程,只停留在技能层面,不利于升学继续深造。

对于你说有点想学计算机专业。我想告诉你的是:学了其他专业,并不代表就不能自学计算机、软件了。以后考研也不是不能跨专业,工作也是可以跨行业的。

但是,自学肯定是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你除了要保证本专业的课程全部通过,还要比同学多学计算机专业的东西。

这个时候,你应该思考,如何有效地在大学三年里转变?比如:

录取结果出来了,这时候肯定有很多疑问、顾虑。这些都是因为陌生带来的不确定性。举个栗子,机电一体化,这个词好像在哪听过,好像是在广告中?所以感觉上会稍微熟悉一点,但是要是有人问你:机电一体化需要学什么课程,我想你一定也是答不上来的吧。

你是调剂过来的,说明这可能是你在这个学校能读的最好的专业了。而且,专业跟就业、升学也不是强相关,所以,火电厂集控 or 电力系统, 对你而言,区别也不那么大。

这个时候,你应该思考,进了这个学校读了这个专业之后,我有哪些转变的机会?

3

回头来说说这个学校。

再好的专科,终究是专科,你不要奢望精挑细选带来什么本质的改变。但是不好的专科,可能有很多想不到的槽点,学费贵、能力弱、条件差、乱收费、管理乱、学风散……

同理,在专科里,再好的专业也不会好到天上去,但是不好的专业可能钱少、辛苦、没发展,面面都占。

从网络上的信息来看,初步判断,你这个学校还算可以。可能对你这个分数不是最好的,但是在你选择省外学校的时候,注定要比省内学校要吃亏一点。

学校地理位置算是不错的,这也是当时纳入考虑的一个因素(位置更好、规模更大的“武汉职院”分数高不少)。在华中师范大学对面,离武汉理工大学也不远,被武汉大学半包围着。这片区域在武昌区的一个小中心地段——街道口(旁边的广埠屯),所以面积肯定不大(249亩,的确是有点小),这从每年的招生规模也能看出来。

但是学校面积也不能说明问题,北京邮电大学,几年前,只有主校区那不到七百亩,从南走到北,只需要十分钟,半个多小时可以绕一圈了。但是这不妨碍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校。不过,校园面积一定会束缚学校的发展,所以后来北邮在宏福建新的校区、在深圳建研究院。

地理位置其实说重要也不重要,能不能把这个优势利用起来,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一个武电院的学生,被旁边的武大、华师所吸引、激励,那他就是赚了;能比武汉其他高职院校更加方便地接触到这三个211,也许就能在这三个211里“凿壁偷光”,培养更加全面的视野。

往实际一点说,有一些大型考试可能在武大华师就设有考点,考试都方便一些;如果升本、考研是这些学校的话,找资料、联系学长学姐也会方便很多。

4

说了这么多,我也不能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而是要让你你停止无意义的焦虑,综合考虑,站在未来的角度想想。在想问题的时候,要发散思维,跳出问题本身的小圈子——你并不是只能读这个专业,并不是只能读这个学校。是不是还可以申请退档,走征集志愿?是不是可以继续复读?……

但是无论怎么选择,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然后结合多方建议,对比多方面成本,综合考虑。

再稍微多说两句,既然想学计算机,填志愿的时候就多选计算机、软件的专业,以及信息、软件为主的学校呗,但是你的志愿表却比较分散,特别是,这个学校连一个计算机相关专业都没有填。现在结果出来,也是很出乎你意料吧。

不过,这也都是过去式了,纠结这个没有太多的价值了。唯一能给你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可能就是——一定要有目标,并且认准目标,就要朝着目标努力,不要留恋路边的花花草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