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赏析

《企喻歌辞》赏析

2019-01-29  本文已影响2人  东篱文集

        【按】本文没被选用。

《企喻歌辞》赏析

      《企喻歌辞》是北朝民歌,《乐府诗集》收在《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里。

        北朝民歌多半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北方民歌,后来传到南朝,由梁代的乐府机关收集并保存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他们是北方不同民族的作品,由于北方长期处于兵荒马乱、诸族混战的局面,所以反映战争便是北朝民歌的主要题材,在数量上虽远不及南朝民歌丰富,但在内容上却远远超过了南朝民歌,它反映的社会面十分广泛:有反映民族战争的,有反映人民疾苦的,有表现北方民族尚武精神的,也有表现男女爱情的,还有描绘北国风光的。率直的感情,朴素的语言,形成豪放刚健的风格。《企喻歌辞》原作四首,都是反映战争表现尚武精神的。这里选其中的第二首。

        全诗四句,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武器,通过对兵强马壮的吟咏,表现了北方民族强悍英武的气概。

        “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膘。”起笔两句便显出北方民族的特点,不是描写男欢女爱,不是引用闺中思情,而是结合生活特点,歌颂草原牧马,草好马肥的生活,从而表现出北方民族那种雄旷豪迈的游牧人的胸襟。“大泽”是水草丛生的地方。一个“大”字写出了多么辽远广阔的意境,从而折射出北方民族的性格和气概,但是这两句真正要写的是马。泽中牧马,草好了马才能肥得快;马壮了人才能有“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企喻歌二首》)那样的英雄豪情。这显示出牧人对马的独特感情。

《企喻歌辞》赏析

        “牌子铁裲裆,冱鉾鸐尾条。”这两句转而赞美装饰精良的武器。“牌子”,是盾牌。“铁裲裆”,犹如今天的背心。“冱”,同“弦”,弓弦。代指弓箭。“鉾”,剑端,代指剑。“鸐尾条”,是雉尾做的装饰品。只有崇尚无勇的人,才对武器爱护备至。这里从主人对武器的感情,足可以看出武器对于主人的重要。这两句与前两句看似毫无联系,实则是一种正常的联想,有牧马联想到了马儿肥壮,继而联想到手执弓箭,身佩大刀,跨马驰骋的雄壮场面。并对武器加以赞美,这正是北方民族好勇自喜气概的体现。但事情都是多方面的,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连年发生民族间的战争不仅造就了北方民族豪侠粗犷的性格,也酿成了不知多少专注于武器、残酷厮杀的悲剧。因此同是北方民族,有时也难免流露出“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的厌战情绪,借以反应北方战争的残酷和频繁。

        全诗直书其事,直道其好,率直干脆,毫不做作,是典型的北方民歌。

《企喻歌辞》赏析

附:译诗

在大泽中放马

草好马才能长膘

手执精美的盾牌

身着坚固的铁甲

剑把和弓弩那么美丽

那上面还装饰着雉尾

《企喻歌辞》赏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