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论语第八:如何坚守为仁之道?
2023-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卢沟晓亮
通过阅读’里仁‘篇,我认识到,孔子是以’仁‘为最高智慧的。可以说,一个’仁‘字集中体现了孔子对于人的哲学思考。孔子说,假如一个人在选择自己居住的地方时不能与仁为伴,又怎么能算是智慧的人呢(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在这里,知同’智‘。
如何坚守为仁之道呢?
我认为,要想坚守为仁之道,首先必须先认识仁、理解仁,然后再想办法按照’仁‘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与仁为伴、以仁为家。假设你对’仁‘一不认识、二不理解,又何谈坚守?
其次是想一想如何坚守?
坚守的前提是要能坚信。只有笃定地相信,才不会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为孔子说,长期贫困的人是不可能求得到’仁道‘的,长时间处在安逸享乐的环境之下的人也不可能一直追求仁道(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我的理解是,要想坚守为仁之道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也就是不需要特别富,但也不能一直穷,否则就无法做到坚守。
《中庸》里面说,“仁者,人也”。那么所谓的‘仁’,与做人的‘人’就是相通的。相传,《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中庸里面的这一句话对’仁‘的理解可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下子就点出了仁爱之道的本质——就是做一个真正的人。
如何去做呢?
只要能够坚持本心、有始有终地做到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有的样子,富有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能够推己及人、不自欺欺人,多一点人性的光辉、少一点固有的兽性,就离’坚守仁爱之道“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