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在用伤害来确认爱
睡梦中,手臂(或腿)会莫名其妙地突然抽动一下,把自己给动醒。有一种解释是在睡眠中,神经系统会疑惑,这家伙是在睡眠,还是挂掉了,怎么确认下?它就会发出一个指令,看身体是否还有动作反馈,所以就出现了上面的情况。
假如把身体存活看成是亲密关系的存在。那神经系统做出的测试,就是双方无意识地求证,亲密关系是否还存在?只是这个过程太过隐蔽,很多时候,测试已经结束,双方都感觉不到。
潜意识比理智的主观意识对个体的行为控制力大得多。这句话通俗来说,就是情不自禁。亲密关系中,如果一方长时期没有感受到对方的明确地信息“亲密关系仍然存在”,那么他(她)就会潜意识地做出各种测试,来验证亲密关系是否还存在。这样的测试方式有三类:积极测试,中性测试,消极测试。
举例看一下:
张爱玲说,中学时代,一位同学对她很好,她也很喜欢和对方相处。某天晚上,对方问她说:我对你很好,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不知道你心里怎样想我?那晚的月亮很亮很圆,让人忍不住犯傻。她脱口而出:对我重要的人,除了我母亲,就是你了。
在恋爱中,女孩偶尔会用潜台词来测试对方,如果收到回应,就如同游戏胜利般欢喜。比如“从外面看,那家饭店好好吃的样子,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很贵?”“马上就要假期了,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对了,我闺蜜说去年假期他们去了鼓浪屿,那里很不错。”
亲密关系趋于稳定之后,测试就采用消极测试。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通过伤害对方,来观察对方反应。如果对方不离开,那就会表示亲密关系仍然存在。如果对方在时间和空间上疏离,那就会立刻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疏离状态,来证明亲密关系的存在。这个逻辑,可以解释在很多现实中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很有趣。
孩子独立后,父母会突然觉得孩子离自己而去,亲子关系破裂。主观上,他们不愿接受这种现实,于是就会对孩子无缘无故地训斥。介于父母和子女这种天然的强链接关系,子女知道训斥没有道理,可也不愿反驳。于是,很常见的场景是,父母对子女训斥后,态度立马反转,开始和颜悦色。这个测试从开始到结束,并不是有意识行为。包括最后情绪地上扬,都是情不自禁。
其他的消极方式的测试,包括分手,冷战,争吵,挑剔,讥讽……在亲密关系中,想收获良好的相处体验,就应该多采取积极或者中性的测试,少用消极测试。
消极测试和积极测试如同硬币的两面,不可能一方完全消失。相比于喜悦,愤怒往往更容易让人产生情绪波动。为什么在历史上,革命舆论宣传要先讲苦大仇深,再讲美好未来呢?因为负面情绪更容易感染人。
相比于正面情绪酝酿的起来操作的复杂性,用较短时间,较少酝酿的,容易操作的消极测试,更容易获得测试效果。这就亲密关系在走入稳定后,双方开始觉得彼此面目可憎。
那么,如何对抗这种测试的惰性,避免亲密关系中的糟糕体验呢?
建立良好的互动习惯,从行为中感受亲密关系存在。比如像拥抱这种肢体接触,本身就会给潜意识带来信息:亲密关系是稳固存在的,从而减少它发起测试机会。(为什么我们在亲密关系中,肢体接触少于西方呢?这背后的原因,是长期对个体感受选择性无视,而过分关注集体诉求。展开讲,足够再写一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直接表达内心想法。想得到对方积极回应,要自己先表现出积极态度。羞于表达,这会让人在亲密关系中很吃亏的。有心的话,对比一下情话张嘴就来撩妹/汉达人和默默付出一切的老实人,两者中间差的不仅仅是个后宫。
不要追求迅速测试,迅速出结果。工业生产最大优势就是提高效率。可是在情绪感受中,过分强调效率,忽视时间的作用,这是反人性的。你看夕阳把人的影子拉那么长,别着急,时间还有很多,我们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