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如何变现?
古典专栏《知识变现有3条路径,最后1条人人能用》读后反思
一、笔记
今天讲了知识变现的4种产品:
1、卖时间。
知识含量低、规律性强的工作时间就便宜,甚至分分钟被电脑取代;而知识含量越高,面对的状况越复杂,时间就越值钱——比如说华尔街顶级的律师,一流的医生,最好的企业咨询师——往往一小时标价上千美金。
2、卖专利和版权
版权有2种方式变现:一种是版权收益,比如出书;一种是吸引流量,然后通过广告或电商来变现,比如大部分公众号,早期的“罗辑思维”。
3、卖产品
将知识单独输出一个完整的产品,就是最近比较火的知识产品与内容创业。从“逻辑思维”到“得到”,本质就是从“流量变现”到“知识产品”本身的变化。
4、投资
好的知识理论有一个标准——自洽地解释过去,正确地预测未来。 “相对论”真正被世界接受,不是因为爱因斯坦沿着光跑步的奇思妙想,而是他预测到引力会让光经过恒星产生偏移,而光真的被观测到按照他的计算偏移了。怎么体现你对于预测的信心?立个字据,写个文章都不是最好的方式。最终极的其实是投资—— 把自己的钱和时间押上去,然后等待结果。查理•芒格说,巴菲特有70%的时间都在看书,巴菲特通过知识来判断,通过判断来投资,获得收益。
国内看得最透的,应该是和君咨询。王明夫先生的商业逻辑如下——和君商学院用免费的优质课程,吸引最优秀的大学生来学习商业;优秀的学员成为和君咨询的人才储备;咨询可以收费,但真正收益的是——如果在咨询中挖掘出好企业,和君资本介入投资,这才是知识真正的商业红利。免费教学、收费咨询、股权投资,这是知识变现的高级方式。知识变现的最高境界,是输出对于世界的正确预测。
图片来自古典专栏知识变现看起来容易,做得好不容易。在生涯规划师看来,越是门槛低的行业,隐性知识越多、成功概率也越低,例如说相声,谁都有嘴,但著名相声演员很少。做好知识变现有3种途径:
1、携带强势能,做知识产品
一个行业的资产越轻、评价标准越抽象,“马太效应”就越严重,比如表演、时尚、设计、文学等行业—— 好像谁都能干,从而吸引了大量初级选手入场 ;但同时缺乏清晰的好坏判断标准—— 大众不好判断时,就容易选择已经成名的人 。这些领域都是一群侏儒和几个巨人的领域,是超级个体最容易出现的领域。而知识变现恰恰同时符合这2个标准。这是一个拼“势能”的领域。罗振宇、马东、吴伯凡、刘轩……每个平台的爆款都符合这个规律。如果你自带强势能,选择一个关键词,做好一个产品,肯定行。
2、短期大量产出,产生势能
如果你没有一开始就自带势能——不妨尝试黑马之路—— 快速、大量产出精品内容,创造势能。要有多迅速?我这周请来的成长导师战隼,2011年读了419本书,写了378本书评。笑来是有段时间每天一篇高质量的心智文,三月成书;李叫兽则是每周一篇近乎教科书级别的营销教学。这背后都是一群极聪明的头脑、很高超的知识管理能力者在秀肌肉。
3、宝藏就在你身边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2个看上去不那么酷的知识变现方式: 卖时间和投资,恰恰是最好的开始方式——通过知识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通过知识提高判断力。我们公司的一个小朋友肖公子,自己做着生涯规划方面的销售,同时持续地找他的客户做各行业的职业访谈,写成文章发表在公众号。断断续续,点击量一千左右——他会成为网红吗?根本不可能。但是他的职业有可能因为产生知识有巨大的改变——他的意向客户看完他的专业文字,会迅速产生信任,不再犹豫;他的老客户也可以转发他的内容,形成转介;他能通过访谈接触到各行各业的高人;他还可以用这段经历去给很多同行分享经验,创造更多机会。为自己以后做管理或转型做咨询师做储备。影响力会让你在圈子里出名——这会提高你的时间价值;也会带给你更多机会,这就需要你提高你的判断和投资的能力。持续做好了,选对了,就成为越来越高价值的人。这是大部分人最靠谱的知识变现之路。
二、精进
观察下,最近你收获到了哪些新知?从今天学到的知识变现的角度来看,它们是用什么产品,什么方式变现的呢?
最近是得到的粉丝,听知识新闻,看周三的直播,看得到的专栏,全部都是卖产品。
最近也在看书,书就是卖版权。
三、联想
我发现一面对我自己不甚了解的内容时,记录笔记的时候几乎无法删减,因为每一句话每一个例子都是自己不知道的。今天的内容就属于其中一个。我对如何变现并没有太多概念只停留在卖书获得版税这一种认识上,我能想到的知识变现的一个比较厉害的例子,是联想公司和我们学校的校企合作,企业派培训师来学校上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课,只是短期集中培训,获得的收益比他们卖电脑多多了。
四、行动
1、工作经验的记录和积累是有意义的。
2、或者生活经验的积累。
3、持续地把自己的经验记录并分享出去。
4、学习努力的人大量的产出。
五、思考
1、知识变现还有哪些认知来源?需要知道哪些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