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消零派故事社会深度

青春已飞,健康已废,退休太早,创业太老

2021-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Svanska

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工作稳定是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也许是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过一两年换一个公司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对制造业而言,也许工人一干就是一辈子,从毕业进去,到退休出来,公司不倒,岗位不变。

这是很多干制造业工人的真实写照。

曾经一直也在思考,为什么制造业的工人普遍幸福度都不高,为什么在我国好像干制造业的就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

但是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具备很强工程师文化的国家,如德国、法国,高级技工不能说过得很潇洒,但至少也是受人尊敬

直到今天,突然了解到一件事以后,我对制造业确实有了另外的认识。

事件的来龙去脉

事情的起因是发生在某个港口城市,某家外资造船厂,由于多方因素,想要撤出中国,解散公司。

一部分原因是当地政府要求土地回收,以便能够实现腾笼换鸟,租给效益更好的企业,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外资想要撤离中国,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

照道理说,资本由于逐利的天性,肯定会在各个地方流动,寻找利润最大化的可能。所以企业有新建,就会有关闭。

但是对于已经在里面工作了10多年,从创立之初就跟着公司发展的老员工来讲,突然之间的关停,让他们措手不及。企业给出的补偿方案也仅仅是符合政府政策的N+1。

按照一般制造业的工资推算,工作10年的工人,能够拿到的补贴也就11个月的工资,估计在10万左右。在如今这个时代,确实并不多。

对于这些工人来说,他们的青春奉献给了这个企业,他们的体力和智力也贡献给了这个企业,从20~30岁的小伙,变成了如今40~50岁左右的中年人。

原本希望再干个10几年就能到退休的年龄,享受晚年,但是突然之间被扔进了再就业的市场中,要跟一帮小年轻去竞争为数不多的就业岗位。

他们就像乘船行到大海中,突然被抛到海里一样,只能在社会的巨浪中拼命沉浮。

新的工作机会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从头开始,如果不是那些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纯粹是依靠“唯手熟尔”的体力工人,那么难度确实很大。

1500多名员工背后是一千五百多个家庭,前些年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也许都买了房、买了车,但是突然之间发生这种变化,原先的房贷车贷,无形中就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压力。

当然市场经济有时候就是这样,企业关停已经在所难免,如何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和再就业的机会,肯定是工人现在最关心的事情,希望最终能有一个妥善的解决。

事件的思考

制造业人员的流动性呈现两极分化,最底层的小工、或者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每年都会换工作,他们其实对企业没有什么归宿感,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

本地的一些工人,已经成家立业,基本上很少会因为工资高一点就换工作,因为要从头学习一些技能或者规范,因此流动性并不高。

现在很多行业都存在着中年危机,35岁以后找工作变得困难,其实制造业在这方面更加明显。

真正的技术骨干或者核心就那么几个,大部分人是经过快速培训马上就能上岗的,所以HR更喜欢去找年轻的。

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不同的行业,工艺不一样,加工方式不一样,生产工具也不一样。为什么工业互联网这么难做,也是因为这个特点。同理,跨行业找工作也就特别难。

另外一点是制造业的生产条件普遍比较恶劣。原来我还想为什么需要高温补贴,我们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空调开到26度,穿着T恤,冻得瑟瑟发抖。

但是当我真的去了几个工厂以后才发现,绝对有必要发高温补贴,而且发得还太少

室外是38度的高温,车间里没有电扇,没有空调,里面的温度肯定超过了40度。

当时走访的车间还是一个熔炼车间,几台金属加热炉正在熔炼着铝水。出于保护原因,工人每天必须穿着工装,戴着口罩,戴着安全帽。

我们几个参观的人走一圈就热得满头大汗,更不要说在里面干活的工人。

出来以后我们纷纷感叹,这样的工作叫我们干半天,我们都受不了。(当然不是所有工厂都是这个样子)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的工人唯一的享受就是喝几口冰镇的饮料。

制造业的工人由于生产条件所限,很多都需要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还必须面对着油漆、电焊、涂料这些有毒气体,确实是非常不容易。

所有在这个单位受过的苦和落下的病,哪一天公司说关停就关停了,心里肯定受不了。下一家单位也不可能为你在上一家单位落下的职业病来买单。

但是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如果没有制造业,经济就有脱实向虚的危险。

因此提高制造业的就业环境,保障工人的基本待遇,特别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不仅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