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应该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了?
如果你选择始终待在舒适区里,你的舒适区就会逐渐缩小。你最后就会把自己退化成一个婴儿的状态。因为你不进则退。谁说话不好听,你就不见谁,谁批评你一下,你也再不接触,这个工作不适应,然后你干脆就不做,最后的最后,你就缩回到一个特别狭窄的方圆。你太宠着自己了。”
这段话引自简书签约作者"韩大爷的杂货铺“的文章《当你专注到忘记了意义,你本身就活成了一道风景》。最后一句话,敲醒了我——你太宠着你自己了。
过了30岁之后,总是喜欢想很多,做很少。总觉得,这个年龄似乎该定性了,工作该定了,家庭稳定了,自己的生活圈层稳定了,剩下的几十年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了。以前,总是拿褚时健的事情激励自己,75岁再创业,人生随时开始都不晚。然而事实是,现在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所以就见了很多人,聊了很多事,知道倒多不多的各个圈子的规则,唯一的就是,什么都没做。
过年的时候,30岁上下的年龄阶段的几个同学,竟然学起刚毕业工作的时候,一个二个都裸辞,辞了之后干吗?找项目,想创业。因为一个月几千万把块的工资,这个月知道下个月会发生什么事的生活太无趣了。想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比如更高的收入,更多的自由时间。然而出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是,过了几个月,这些人又都回到了工作岗位,先做着再说。
我个人的状况是,前东家被收购,新东家创业发现钱途不够远大,几个月就收场。而我又是一个做决定很难的人,我很难开始做一件事情,因为一旦开始,就会全力以赴,不想留下什么遗憾。
可是,最近我却发现了自己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不管什么事,我接触不到几天,我就会给这个事定性,然后判断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做下去有没有意义,而这个定性,决定了我接下来对待这个事情的态度。
就比如,我下载了教师资格证学习的APP,可是这个小图标在我的手机上存在了两个月,我却没有点开看一下,这就是我做决定开始做事情比较难的表现。
又比如,我看一个新工作,做了几天,我就会通过各个渠道去了解这个工作的可持续性以及前景,靠着自己倒多不多的经验,草草地对一个事情做一个可行不可行的判断。
所以,现在我意识到了问题,问题是,我总是过于草率的做决定,却缺失了撸起袖子干事情的行动。
任何一个想法,一个行为,都不会是一个个人行为,而是群体表现,所以我认为,像我这种,做一件事情没做多久,没钻研进去,就决定这个事情还要不要继续做的人,肯定特别多。
这个想法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不停地换工作,不停地换项目,不停地反思,却没有任何深耕。看着别人赚的盆满钵满,自己挠头苦想,为什么就我不行?
因为不够深耕啊,因为怕亏损啊,因为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因为怕错了就没办法回头了。
可是,你根本就没成功过,还他妈怕什么失败?
事情的本因应该是,我们还是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我们怕事情做了之后还没有现在的状态好,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浅尝辄止。
有一样东西,我们丢了,就是年轻时的干劲和无所畏惧。
而30来岁的年龄,本来就还很年轻。是很多50、60、70岁的人羡慕得不得了的年龄。我们那么早求安稳干吗?
你说有了孩子,用钱的地方多了,你说父母年纪大了,手上得留点存款了。少拿孩子说事,我们现在一个星期有几天陪了孩子?少拿爸妈说事,我们现在一个月给了爸妈多少陪伴或者是生活费?
我们只是在臆想而已,好像现在这个舒适区就已经给了父母和孩子多好的生活一样。
所以,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开始认真的干一件事情了?这个事情可能是我们的新工作,可能是公司的新项目,可能是我们新创立的公司,亦或其他。带着一份执着、一份钻研心态、一份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果敢、一份破釜沉舟的勇气,去重新审视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并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