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中台思维
产品经理对中台的误区
提到中台,大部分小伙伴都会觉得跟产品经理角色关系不大,这更多的应该是架构师或者研发应该考虑的范围嘛。
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产品A会用到服务A,产品B也会用到服务A。举个简单的栗子,比如淘宝的订单中台,不管淘宝/天猫还是去啊,都要经过创建订单,订单拆分,订单支付等流程,那如果每个产品线都自研,对公司来说是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影响效率;对客户来说可能是体验不一致,增加学习成本。
所以对于产品经理,在产品开始规划阶段就要甄别可复用/可调用的信息,整合公司现有资源,快速推出MVP版本。
中台的概念和优势
中台其实是把一些公共、通用的部分从前台业务中抽离出来,形成可复用的服务,让前台业务之间的信息形成互通和增强的能力。
中台的思路最早来源于军队,以美军作战阵型为例,以7-11人组成的小团队去前线作战,这个小团队是最灵活也是核心竞争力和打击能力最强的组织。背后其实有非常强的导弹指挥系统做支撑,才能支持这么小的团队快速做出判断,并引领整个进攻完成。
举个麦当劳的案例,麦当劳作为全球性连锁餐饮品牌,在全球有3.6万多个门店,大部分人会认为麦当劳的管理模式是方案A,参看下图。但其实麦当劳有个强大的数据中台,各门店的销售数据每15分钟就回传到数据中台,各层决策者可以直接在线查看并分析某个门店的运营情况,并及时做出决策方案参看下图方案B。
中台的优势
从上面2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出中台的优势所在。
避免重复工作,减少浪费;
同时为多个产品赋能,让前端产品跑的更快;
简单清晰的调用关系,
底层数据穿透 共享,各个产品不再是各自的孤岛,决策层也能全面高效的获知准确的底层信息;
同时中台和前台又相互赋能 彼此成就。中台为前台提供稳定的服务支撑,让前台更轻量更灵活更快速的创造业务价值;另一方面中台也从前台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中获得滋养,不断的自我提升,以提供更丰富的能力,供更多的前端产品来使用。
中台思维的实践案例
前面提到了中台的概念和优势,但其实这种中台架构的改革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如果你(pm)当前正处于这种组织架构下,那么建议可以逐步培养这类思维方式,通过合理的拆分,有效的整合,将产品团队及个人打造成可以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组织或产品人。
回顾多年前在xc的经历,部门小伙伴经常会自发的分享一些竞品分析报告、用户调研报告、读书心得或经验干货,目的是把自己工作中的有价值的方法总结提炼出来,分享给其他同事,从而让他人少踩同样的坑。
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的ued部门也会有独立的团队来制作一些guide,目的都是把一些通用的、复用性较强的控件独立出来,做成统一的规范。其他人在遇到争议的问题时,有个参考的依据;同时guide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业务场景的不断细化,新交互行为的出现,用户习惯的深入挖掘,及时的进行优化调整。
对物流快递公司来说,最头痛的就是网点位置信息不准确。网点由于各种原因也不愿意录入真实的地址,这就导致客户在前台查询的时候,没办法获取到真实的信息。后来我们就通过底层数据来透传,比如通过让网点在APP里更新店铺照片,来获取位置信息;或者获取业务员收派件的常用操作位置;或者前台支持客户自主举报错误信息等方式,来全方位的采集信息,尽可能的完善和修正网点信息数据库。
这几个例子其实都不是BAT所讲的大中台的概念,只是一种日常工作中的思维方式或者工作方法,感兴趣的可以从小的分享来尝试下~
推荐阅读
《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 - 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及架构实战》你将了解到阿里布局“大中台 小前台”的战略背景和目标,如何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和技术方式搭建中台(偏技术),以及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成效。
《赋能 - 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你将了解到作为领导者如何紧盯目标,监控流程,合理拆分,聚焦整合,最终对组织整体负责;
关注公众号【零点零壹】 ,在产品的路上 和玉米大人一起 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