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里走,安顿自己》 | 安顿自己的心
一个人要学会“自我排遣”的方式,自己寻找安顿自己地方。作者天生残疾,八岁前不能走路,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做任何事,到老了已经病了几十年。这一生的日子不好过。如果不往里走,不可能活到今天。他说,如果能打造好内心,不再追求短暂的高兴的快,不再追求短暂的繁荣的乐,我们的行为,情感就能通达天地与灵魂。这是作者许老90岁高龄写的书。他把人生经验分享给我们。
作者说,外在对我们的影响越小,心就越安定。这句话说的太好了。我们的外在对我们影响怎样?安静地想想,如果不受一些影响,相信你会更安宁。为什么影响会那么大呢?
我们看事、看物不能看表象,思考问题也不局限于欢喜、哀愁、与得失之间。面对问题时候,如果我们能超越得失、悲喜等种种感受,那外在现象对我们影响会越来越小,我们的心会更加稳定了。
我们容易把自己活在局限中,放掉有限的经验,会得到无限的存在。
当你在不断从事自我训练,超越悲喜和得失,有些人就高了,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敏感度提升到相当高的地步,能从容处理自己和外界他人的关系。这种人不容易犯错,人生懊悔会更少。感受力强,吸收力强,消化外在信息的能力也更强,我们的生命内容会更丰富。内心状态就会发射更多的包容,慈悲,谅解和超越,一步步提升能力和人格。
希望大家可以开阔视野,扩大心胸。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回收内化中,不断体会领悟。
当你迷茫困顿的时候,可以看书,借助智慧,帮助当下生活。我觉得看书真的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在UP读书会,群里的宝妈们都会通过子木分享,践行书中观点,改变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量。大家一起学习成长,真的很好。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你要负起你自己的责任。20岁后,你要对自己的样子负责任。一个人心情快乐,脸也漂亮好看。一个人总是生气吵架,脸也不好看。你是什么样的人,人家就以什么样子来待你。
你的每一句话是让你变得更好看,还是更难看?是你时刻需要注意的事情。多点觉知,少让自己生气吧!
你要有获得、分析、综合资料的能力。读书不是为了学位,是为了获得一种判断世界的能力。
颜渊外表很穷,内心丰富,这是自古以来圣者贤者追求的境界。能够不那么穷,还能过得有信心和希望,这样的人生已经很有力量了。
每个人内心要怎样过得充实呢?
答案:靠输入素材,有关生活意义的素材,多看文学作品,多读好的诗词,多听好的音乐,多看看讨论别人生活意义的文章,它们会帮助你明白,世界上有这么美妙的声音,这么多美好的境界。
一个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安顿自己的内心,帮助他在繁琐的世间活得更像自己一点。我们可以不断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运动,瑜伽,喝茶,散步,音乐等。丰富自己的内心。
在艰难困苦中,找到一个安静的所在,这就是自己的修养。获得这种内心的安静,作者认为常见来源是文学作品。你能不能在现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在世俗世界中自得其乐呢?它可能是通过一本书,它可能是通过一杯茶,它可能是通过一枝花等等,可以自得其乐。关键是你可以让自己往里走,安顿自己。
先修己,再安人。能让周围人的心安乐,这叫安人。在本行工作里,做好一件事,就是安人。把手上一件一件事做好,做足,机会自会到来。尽心尽力地做好眼前的每件事情。
冷漠年代,如何重建人与人间的关系?
作者说,面对内心迷茫,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怎么想的。有两个建议,一个是经营一个小的朋友圈,除了工作,珍惜剩下的时间,一部分留给自己,一部分留给最亲密的人,不要躲在角落里自己休息玩耍,我们需要跟人接触、跟人聊天,去经营自己的小圈子。有一两个可以真心的谈心的朋友。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心事,共担苦难,共享快乐。重建人际关系,对大家都有好处。
知识从哪里来?不断吸收,把周围环境当作大书。平时注意四周呈现的种种现象,读人,读社会,读世界。
往里走,安顿自己。在艰难困苦中自处,与命定的种种不幸抗争与相容,修己与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