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青春心理

如何对待前任,是感情中的基本修为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199人  Miss柳
如何对待前任,是感情中的基本修为

1

前几天,跟闺蜜聊起了前任。

她问我,你现在对Ta是什么感觉?

我想了想,说:很感激。

不是那种咬牙切齿、带着委屈和不甘的“感谢不娶之恩”,而是发自内心、带着祝福的感激。

很轻松,没有限制和期待。

大概算得上一种很佛系的状态吧,不疏远敌视,也不刻意联络。

在朋友圈里看到他们的近况时,就像听到了故交旧友的消息。

如果是好消息,还会点个赞,或者在心里随喜赞叹一下。

能被我看中的人,多少要有些过人之处,比如才华、能力、心性、趣味,反正他的优点绝不可能仅仅是“对我好”。

所以,即使无法继续当伴侣,他们身上依然有着我所欣赏的地方。

从前,这份欣赏会表现为钦慕、相知、心有灵犀,而如今,就是简简单单的欣赏,觉得对方仍然有可爱、可取之处,却不再贪恋。

作为一个诚实的人,我总不能因为分了手,就昧着良心说瞎话,把对方贬低得一无是处啊。

以分手为结尾的情感关系,当然免不了对彼此造成伤害。

我见过许多受了伤的人,会暗暗跟前任较劲,诅咒对方日子过得每况愈下。

第一次失恋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毕竟,那次分手的直接原因,是对方有了其它的感情对象。

然而,在忙着诅咒、窥探对方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开心。就算对方真的很倒霉,也没有觉得心理多么平衡。

(只是高兴了一下下而已)

本来也是,如果一个男人离开我之后,他的人生一落千丈,这除了可以暂时满足幸灾乐祸的心理,又能给我带来实质性的什么好处呢?

没好处也就算了,在愤愤不平之后,又容易开始自伤自恋,纠结着自己为什么这么悲惨,回忆着被欺骗、被伤害的每个细节。

正是因为深深体会过其中滋味,才知道“放下”有多舒服,多轻松。

感情中的Happy Ending,有很多很多种。

两个不合适的人,经过一番了解和磨合,最终没有选择在一起,不也很好吗?

就算是想要等待时机,重新开始,也得先把过往的牵缠、戾气和不甘尽量清理干净。

现在放得下,以后才能拿得起。

2

有一种放不下,叫作“Ta伤我伤得很深”。

说句容易得罪人的话,感情中的“伤害”,往往不是单方向的。

只是,面对亲密关系,再理性的人也容易陷入双重标准的漩涡。

一边期待对方可以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另一边又吹毛求疵地挑剔着对方的毛病,动辄就怒吼“这触及到了我的原则和底线”。

如果对方没能满足期待,就构成了伤害;如果这样的伤害反复发生,就表示Ta是故意的,Ta不是好人。

恶性循环,没有尽头。

最后其中一方筋疲力尽,想要放手,又往往藕断丝连,彼此折磨。

有的感情关系,关乎累生累世的业力,可能要待业力燃尽之后,才能明晰起来。

不过,即使是业力伴侣,彼此折磨的原因也很少只是由于业力(或者说“命运”)本身。

在相处过程中,不断加戏、火上浇油之类的,太常见了。

要不然,业力怎么能越缠越乱呢?

都是人祸,哪有天灾。

关于这种情况的解决思路,可以参考:《最好的爱情,是把自己和对方都当成正常人》

3

另一种放不下,叫作“Ta已经在我的生活里留下了太多痕迹”。

结束过感情的人都知道,尤其是在刚刚分手的时候,连跟他一起去过的地方,都会变得很扎心。

记得我临毕业时失恋,一个人在校园里边转边哭。

在图书馆看到我们经常预约的那个座位,会哭;在食堂看到他从前排长队给我买的点心,会哭;在路上看到如胶似漆的小情侣,会哭……

一边哭,一边暗暗发誓,此生再也不会回到这个鬼地方了。

第二次分手,也是差不多。每次看到从前约过会的咖啡馆、餐厅、书店、电影院,都哭得稀里哗啦。

后来可能是哭够了,智商终于恢复到正常水准,忽然意识到节奏不对——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就哪儿都别想去了。

那些扎心的地方,除了是“我曾经和某人约会的地点”,还是我的母校,我最喜欢的Mall,我身处其中会很开心的地方。

我凭什么再也不去了呀?

分手的本质是:

我曾经邀请了一个挺不错的人来到我的生活之中,后来他离开了。

而我的生活,依然丰富有趣,还比从前多了一些体验。

一段感情,无论是“好”是“坏”,都会让一个人的生命更加开阔。

Ta为你的生命游戏打开了一个或好几个新地图,即使Ta没能跟你走得更远,那些新领地、新体验,仍旧归你所有。

不亏。

4

如何放下前任?

无关时间,也无关新欢,真正的释然,发生在你的世界真正丰盈起来之时。

打滚撒娇求关注,大多是因为太闲、太无聊、太不自信了。

刚工作那阵子,我就特别黏人,尤其是每次遇到了感觉很难搞定的工作任务,都要把男朋友抓过来,听我抱怨。

等着他回微信,也等得极度揪心。他只要晚一分钟回复,我都能脑补出一整部“他不爱我了”的狗血言情剧来。

而他的回复,不是顺着我的话使劲吐槽公司,就是豪情万丈地劝我“你辞职吧,我养你,你想干啥就干啥”。

听了之后,我又觉得他的话毫无建设性,完全是敷衍。不仅义愤填膺,焦虑也有增无减。

而在我吃喝玩乐、进修充电,享受着广阔的人生,心情无比愉悦的时候,倒是不太能想起他来。

反省一下,确实有点不厚道。

后来,工作、生活渐渐被我打理得顺风顺水,黏人程度也大幅下降。

当一个人(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独自应对世界时,就特别容易寄希望于伴侣。

分手之后的恐慌感,也由此而生:

没有了他,我怎么活下去?

他都不要我了,怎么会别的人爱我?

我怎么可能再喜欢别人?

看不到自己生命中原本的美好、丰盛,却把这些一一投射到了对方身上,然后在执念中垂死挣扎。

你的“放不下”,跟对方并没有多大关系。

内在的恐惧消减一分,外在的偏执便随之化解一点。

5

亲密关系没有那么神圣,也没有那么随意。

若是说的“玄”一点,人世间的情感纠缠,其实是一个个彼此“度化”的过程。

让你不得已地一次次地揽镜自照,看清自己的一颗心;

让你学会享受而不执著,看到生命更宏大的图景;

让你在跌跌撞撞之中,接纳更多的可能性。

现在不懂也无妨,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慢慢学习。感情啊,在绝大多数时候,还真的是一个人的事儿。

回到文章的开头。

我所感激的,其实就是这份相互“度化”的缘分——

感谢你曾来到我的生命中,

感谢你付出的爱,

感谢你我之间的联结,

感谢你让我有机会更加亲近自己的内在,

感谢你为我打开的新世界,

丰富了我此生的体验……

此去山高水远,祝好运咯。

By  Miss柳。

厦门大学硕士。

占星师,塔罗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撰稿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