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读书分享:多读点书,总是没错的

2023-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是静姐啊

11月读书分享

十一月总阅读时长微信读书显示为62小时05分,其中听书大约8个小时,实体书读了2本,所以实际阅读时间大约60小时左右。

状态依旧稳定,每天可以保持2小时的阅读时间。

没有做什么刻意的阅读计划,就是一本推着一本,读书APP会根据你的阅读记录推荐一些,书友分享一些,书里有一些延伸阅读,或者被激发想要弄明白某个事情,主动去搜索的相关书籍。

本月阅读:

1、《成为雍正》

《成为雍正》可以在我今年的阅读书单里排到年度好书榜前十。月初专门写了一篇来推荐此书。

为此又找来研究清史的郑小悠写的《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啸》《九王夺嫡》《年羹尧之死》《清代的案与刑》打算都快速的读上一读。

2、《年羹尧之死》

我是一个喜欢追剧的人,人生好一部分空闲时间都用来追剧了,大部分所谓的“历史知识”也不是课本学来的,是剧里追来的。

所以对于年羹尧的认知,还停留在《甄嬛传》《雍正王朝》里,一直认为年是粗鲁傲慢的武将,却不知人家是标准的翰林出身。

年羹尧出很好,又年轻有为。二十一岁中进士入仕,三十岁就一路晋升到正三品内阁学士,妥妥的文官出身,四十一岁任四川总督,第二年又升为川陕总督。

读此书,真是应了那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不过作者对年羹尧的心理历程写的不多,可能是受限于史料资料不多吧,反而是雍正如何倒年篇幅较多。对于历史小白,还是值得读的,毕竟内容是依据史料和文献做考证的。

3、《太白金星有点烦》

读马伯庸的第一本,一秒入戏。

把西游记这样的神话故事,变成一个职场小说,真是天界职场江湖,社会人间百态啊,佩服马老师的脑洞。

一言一语写的是那天上的神话,可字字句句都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画面,花了不少时间,职场打工人必看,体制内至少看2遍。

年底准备收马老师的《长安的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和《长安十二时辰》,放在过年读,应该是极好的。

4、《界限:刚刚好的关系智慧》

一本可以帮助我们弄清什么是界限,以及如何与父母、亲密关系、子女建立空间界限、经济界限、心里界限的书。

不要大包大揽别人的事情,即使那个人是你的至亲,要分清楚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不要过多的干涉别人。

要允许别人有情绪,要允许别人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即使需要经历一些波折。

只有真实做自己的人才是快乐的,有能量的。当你害怕被别人远离而做出的所有伪装都会成为你的负累。要允许自己不完美,接受真实的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有所改变。

我们都有一个能量身体,但能量消磨殆尽的时候,要允许自己慢下来,有时间去修复自己,毕竟你我皆凡人。

5、《万万没想到》

思维方式的变革,很多观点和解读提醒我们是时候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认知和生活了。

几个触动:

1、以往我们总是习惯于追求确定性,渴望掌握一切事物的规律。书中提醒我们,世界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我们需要学会接受事物的不确定性,用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思考,不单纯依赖直觉或传统观念。

2、我们常常认为,事物的价值与其投入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成正比。实际,边际效应并非总是递增的,有时甚至会递减。这意味着,我们在付出努力时,需要找到最佳的投入点,避免无效的努力。

一些世界观和方法论,值得一读。

6、《一日两餐》

跳着看的,核心观点和胰岛素抵抗有关。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远离工业化的碳水食品,比如精细加工的米面粮油;二是间歇性断食;三推荐了一些食谱。

书中的很多观点和我们普世的观点是相反的,比如我们提倡一日三餐要按时吃,要吃早饭,不吃早饭容易得胃病甚至胃癌之类。

作者建议饿了再吃,最好一日两餐或一餐半,有点8+16点意思,只是换了个说法。

前半段还值得一看,后面的食谱不太实用(适用)。语言表达和逻辑都差了些意思,可读性不太强。

7-8、《单次咨询》《一次的力量》

两本专业书,还在龟速啃,啃的差不多了再来分享。说实话,弯弯出的繁体字版本,真不好读。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咱明儿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